
五岁的圆圆和王奶奶在公园里玩,圆圆看到了一只飞舞的蝴蝶,大声冲奶奶说:“仔仔(奶奶),你赞(看),有足(蝴)责(碟),怪(快)坐(过)再(来)!”坐在一旁的刘阿姨,感到很惊讶,孩子说了什么,她听不清,王奶奶很无奈地表示很多时候她也听不懂。刘阿姨关切地对王奶奶说:“像孩子这种情况,那就是舌筋短,可以去医院口腔科把舌筋剪一下,孩子说话就好了”,王奶奶点着头,心里却疑惑地在想:“可以吗?我孙子剪完一刀,说话就清楚了吗?”
舌系带,俗称“舌筋”,就是我们张开嘴巴,舌尖卷起来,看到的连接舌头和口底下方的那层白色薄膜组织。孩子说话不清,大舌头,现在的家长普遍认为是舌系带过短导致的,纷纷选择到医院去剪一刀。但是真的就这样简单吗?孩子的说话问题,真的是一根舌系带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舌系带是不是过短:
(一) 用舌头不能舔到上嘴唇;
(二) 向前伸出舌头,舌尖呈倒“V”型或“W”型。
舌系带过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 喂养障碍:对婴幼儿来说,舌系带过短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导致吸吮能力下降、喝
奶呛咳,营养不良。
(二) 发音障碍:多出现4岁以后的孩子,以卷舌音发音不清为主,如/d/t/n/l/zh/ch/sh/。
(三) 口腔发育畸形:如上下牙咬合错位、牙齿排列不齐、牙缝过大等。
那么,孩子有舌系带过短的情况就要去“剪一刀”吗?不是的。国内报道称,舌系带过短的发生率在学龄前为6%,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善。孩子在3岁前可以是观察期;如果过了3岁,仍然存在发音不清的问题,是可以选择矫正手术的(前提是要排除其他引起发音障碍的因素)。近年来,舌系带过短的手术治疗例数呈增长趋势。国外的一项研究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舌系带短而导致的婴幼儿哺乳困难,单纯因为说话不清就去剪舌系带是没有必要的,通过后期的语音矫正也是可以让孩子清楚表达的。所以,导致孩子发音不清的因素有很多,舌系带过短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孩子发音不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 构音器官结构改变:1、舌系带过短:影响舌头的运动范围、速度及灵活性。2、唇
裂、腭裂、高腭弓等:影响构音部位的接触,出现鼻音、语音模糊,听者无法判断所讲内容。
(二) 神经肌肉发育迟缓:由于口腔肌肉对构音动作的控制能力下降,出现暂时性的发音
不清,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
(三) 语言环境的影响:1、多种方言或家庭语言混淆:在孩子语言发育时期频繁更换照护
者或家庭方言较重,使孩子很容易出现语音混淆。2、所模仿对象存在语音错误:长期接触发音不清的家人或朋友,孩子会无意识地去模仿他们说话。
(四) 听力的丧失或减退:见于听障儿童。
(五) 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孩子比较胆小,讲话紧张;想说话时,经常被家长打断等。
如果发现孩子的发音清晰度低于同龄的孩子,或听到来自于老师或同学的反馈(孩
子说话不清,影响与同学的交流),请不要放任不管,但也不要盲目地相信“剪舌筋”。请带着孩子到正规康复医院的言语治疗科就诊,专业的语言治疗师会对孩子的发音问题做出全面精准评估,找出原因,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在确定孩子发音不清的原因是舌系带过短,最常见的就是“剪一刀”,但是“剪一刀”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是的,“剪一刀”仅仅是解除了舌系带过短对舌头运动的限制牵拉,恢复了舌头形态和舌的运动功能,但手术后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说话不清晰。所以,手术后的这类孩子一定要给予必要的语言训练,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音清晰度。
孩子发音不清,干预越早越好,3-6岁是干预黄金期,现总结如下:
(一) 让孩子多听:辨认正确音与错误音、相似音。
(二) 让孩子多看:自己对着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发音时哪两个部位接触。
(三) 让孩子多感知:发音时把手放在喉部感受声带的震动,把手放在唇边感受发音时气
流的方向。
(四) 让孩子多动:口腔运动操:伸舌、缩舌、上下左右运动;咧嘴、嘟嘴等。
(五) 让孩子多吹:吹彩纸条、吹口琴、吹气球。
(六) 让孩子多说:哪个音不清晰,在专业语言治疗师的指导下强化练习;说儿歌、绕口
令。
(七) 让孩子多练:在康复医院跟着老师练习,回到家跟着妈妈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