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盖作为人体最大且最复杂的关节,承担着日常行走、奔跑、跳跃等活动的关键作用。而半月板,这个藏在膝关节内的“C”形软骨结构,就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默默承受着压力、缓冲冲击,为关节稳定保驾护航。可一旦这个“缓冲垫”出了问题,膝盖就会发出疼痛、肿胀等“警报”,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
半月板为何会“罢工”
半月板损伤的诱因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外伤、退变、先天异常和疾病影响四大类。
外伤是半月板损伤的常见原因。在篮球场上,球员急停变向时,膝关节突然扭转,半月板就可能被股骨和胫骨夹在中间,承受巨大的剪切力,导致撕裂。滑雪时,高速滑行中突然摔倒,膝关节受到猛烈撞击,也可能让半月板“受伤”。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更是可能直接把半月板撕裂成碎片。
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也会像老化的零件一样,逐渐失去弹性。年轻时,半月板含水量高,质地柔软有弹性,能很好地缓冲压力。但到了50岁以后,半月板含水量下降,胶原蛋白纤维排列变得杂乱无章,弹性大不如前。这时候,哪怕只是轻微的外力,比如上下楼梯时膝盖稍微扭了一下,都可能让半月板出现裂缝。
有些人天生半月板发育异常,比如盘状半月板。正常半月板是月牙形的,而盘状半月板又大又厚,像个圆盘,活动起来很不灵活。在膝关节屈伸时,它更容易和股骨髁发生碰撞,受到损伤。而且,这种异常结构的半月板,承受压力和缓冲的能力也比正常半月板差,稍微受到一点外力就可能“罢工”。
一些疾病也会对半月板造成伤害。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慢性炎症疾病,会让关节内充满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就像腐蚀剂一样,会破坏半月板的基质,让半月板变得脆弱。同时,炎症还会导致滑膜增生,改变关节内环境,使半月板承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加速其损伤。
半月板损伤有哪些信号
半月板损伤后,身体会发出一系列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膝盖的健康。
疼痛是最明显的症状。损伤初期,疼痛往往非常剧烈,就像被刀割一样,让人难以忍受。疼痛主要集中在膝关节间隙处,活动时疼痛会加重,尤其是上下楼梯、蹲下或站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逐渐减轻,但还是会集中在局部,让人感觉膝盖隐隐作痛。
肿胀也是常见的表现。损伤后,关节内可能会出血,滑液分泌也会增加,导致关节腔积液,膝盖看起来比平时粗了一圈。用手按压膝盖,会感觉软软的,像按在装满水的气球上一样。
在活动时,膝盖还可能会出现弹响或卡顿。这是因为破裂的半月板碎片在膝关节活动时,与股骨、胫骨发生了异常的摩擦和弹动。有时候,膝盖还会突然“卡住”,不能伸直也不能弯曲,就像被锁住了一样,这就是所谓的“交锁”现象。需要手动摇晃膝盖,或者活动一会儿,才能解锁。
由于疼痛和活动受限,受伤的膝盖周围的肌肉可能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原本饱满的股四头肌,会逐渐变得松弛、无力,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走路时,会感觉膝盖发软,没有力气,甚至会出现跛行。
半月板损伤如何治疗
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医生会根据损伤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的半月板损伤,保守治疗是首选。在损伤初期,要立即停止活动,让膝盖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用冰袋冷敷膝盖,这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要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果疼痛比较严重,也可以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如果半月板损伤比较严重,或者经过保守治疗疼痛仍然无法缓解,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关节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半月板损伤的常用方法。对于红区(血管丰富区)的撕裂,医生可以通过关节镜,用特殊的缝合线将撕裂的半月板重新缝合起来,让它有机会愈合。对于白区(无血管区)的损伤,由于愈合能力较差,医生可能会进行部分切除术,切除受损严重的部分,保留相对正常的半月板组织,以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半月板作为膝盖的“缓冲垫”,对我们的膝关节健康至关重要。我们要了解半月板损伤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更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好这个“缓冲垫”,让我们的膝盖始终保持健康,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