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小玲  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儿科  发布时间:2025-07-03
1088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在早期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可经肠道、呼吸道和肌肤的接触,通过食物、饮水、唾液和空气等途径进行传染。5岁以下婴幼儿为多发人群,尤其是2~5岁的幼儿发病率逐年增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儿童手足口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认识手足口病

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的早期可能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咽喉疼痛等与感冒类似的症状。之所以叫作手足口病,是因为其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臀部等处,会相继长出一颗又一颗细小的水疱或斑点。大部分儿童的病情较轻,一般一周后就会自行康复,但也有少部分儿童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时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患儿的唾液、疱疹液、粪便等传染。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衣服等,同样是传染的“帮凶”。

科学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首要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干净的水和香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每次洗手不低于20秒钟。另外,要经常给宝宝剪指甲,防止因为抓伤引起病毒蔓延。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食用生冷食物和饮用生水,保证食品的清洁。餐具应专用,用完后要煮沸15~20分钟进行杀菌;吃水果时要把水果洗干净并削掉果皮,蔬菜要保证烧熟后才可以食用。

保持环境清洁。孩子的玩具、餐具、衣服、床上用品要经常清洁和消毒。最好是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净;地面、桌子、椅子等物品的表面应每日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此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可能地不要将小孩带入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商场、游乐场等地方。如果周围有孩子感染手足口病,要让自家孩子与其保持距离,减少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现在,国内已经研制成功了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适合6月龄~5岁的婴幼儿使用。需注射两剂,每隔一个月注射一次,可以有效地防止EV71感染所致的严重手足口病。尽管接种疫苗并不能防止各种形式的手足口病,但是它在减少严重手足口病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正确治疗手足口病

居家隔离。一旦确诊,应立即让孩子居家隔离,以防止感染他人。隔离时间最好是自发病之日起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一般不少于2周。

对症护理。如果出现发烧的症状,温度在38.5℃以下时,可以通过用温水擦洗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发烧在38.5℃以上,可以口服解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在进食前用温水漱口,或涂抹适量的口腔溃疡膏缓解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吃辛辣、酸、烫等刺激性的食品,要食用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观察病情。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体温以及呼吸等情况。当宝宝有持续性高热(38.5℃以上,吃了退烧药无效),同时还会有精神萎靡、呕吐、头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一系列的表现,这时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遵医嘱用药。手足口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父母一定要遵医嘱合理用药,切勿擅自服用抗生素。

关注重症手足口病

尽管大多数儿童的临床表现都很轻微,但重症患儿的情况不容忽视。重症手足口病程发展快,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父母在照顾孩子时,应多加注意。如果宝宝表现出嗜睡、易惊、肢体颤抖、站立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或者是呼吸加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则需要抓紧时间去医院就诊。

儿童手足口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由于病毒在不同儿童身体内的毒性各不相同,因此,有时其症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不能忽略任何细节。即便孩子不幸患病,也要做到从容应对、及时治疗,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守护孩子的健康,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用科学的知识和细心的呵护,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