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明霞  单位:韶山乡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298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是世界上糖尿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的危害不仅仅是血糖升高,更严重的是其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脑血管事件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寿命。很多患者习惯把治疗的重点放在药物控制上,而忽视了科学护理的重要性。事实上,糖尿病的有效管理,离不开规范的日常护理,它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一招”。

了解病情,是有效护理的第一步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2型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常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了解自己的糖尿病类型、病程长短、并发症情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和患者都应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监测知识,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便于动态观察血糖控制效果。同时,合理安排血糖监测频率,对于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指导用药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饮食管理是基础护理的核心

“管住嘴”是糖尿病护理的关键。合理饮食不仅能控制血糖,还能帮助维持体重和改善代谢。糖尿病饮食并非“只能吃粗粮、不能吃糖”,而是讲究科学搭配和控制总热量。遵循“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均衡营养”的原则,有助于稳定血糖波动。

患者应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豆类和蔬菜,避免高糖、高脂、高盐加工食品。每日膳食应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素,比例控制合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45%~60%,蛋白质15%~20%,脂肪不超过25%。适量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护理时,家属和护士可协助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结合血糖与饮食记录,分析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优化饮食结构,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运动护理,让胰岛素“更好用”

科学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规律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疗法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药物治疗。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快走、游泳、骑行、太极拳、轻负重训练等,每周应累计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运动要因人而异,尤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存在并发症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掌握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技巧,避免低血糖风险。运动前血糖若低于5.5 mmol/L,建议先进食碳水化合物;若血糖高于16.7 mmol/L,建议暂缓运动,并评估是否存在酮症风险。

药物护理:规范用药、避免误区

糖尿病药物种类多样,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虽然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但需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和规范使用。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用药误区,如擅自调整剂量、漏服药物,或低血糖后仍继续用药,这会增加风险。同时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胃肠不适、水肿等,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手抖、饥饿等)及应对方法,建议立即摄入含糖饮品或糖果。对注射胰岛素患者,应指导轮换注射部位,防止皮下硬结,并注意药物的正确储存温度。

并发症预防,护理需“前移”

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是由于忽视早期护理造成的。因此护理的重点应前移,注重日常筛查与预防。如定期眼底检查、尿蛋白筛查、神经功能评估等,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

足部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患者应每天检查双足,避免烫伤、裂口和穿高风险鞋袜。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选用合适的鞋垫、保持皮肤干燥,并警惕感染的早期信号。

结语

糖尿病不可怕,怕的是忽视日常护理。血糖失控并非无法解决,只要掌握科学护理的诀窍,做好饮食、运动、用药、并发症管理这“四张牌”,就能有效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护理不只是配合治疗,更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管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