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丽曼  单位:柳州一五八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520

推入手术室的那一刻,此起彼伏的仪器滴答声、闪烁的屏幕数字,常让患者和家属感到紧张又好奇。那些贴在身上、绑在手臂上的“生命监测仪”,究竟如何在无声中守护手术安全?今天就带你揭开这些“安全卫士”的神秘面纱,让手术不再令人感到陌生和恐惧。

一、生命监测仪:手术室里的“安全卫士”

生命监测仪如同不知疲倦的“健康哨兵”,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离开,全程紧盯每一项身体指标。它们通过精巧的传感器和探头,像“触角”一样收集心跳、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关键数据,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波形。无论是麻醉药物生效时,还是手术操作的关键时刻,只要指标稍有异常,监测仪就会立刻“拉响警报”,提醒医生和护士及时干预。可以说,这些仪器是手术团队的“眼睛”,为手术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二、常见生命监测仪:各司其职保平安

1、心电监护仪:捕捉心脏的每一次“跳动”

心电监护仪通过粘贴在胸部、四肢的电极片,采集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在屏幕上形成心电图波形。它能精准监测心率、心律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等问题。比如,患者在麻醉或手术刺激下,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电监护仪会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波形并发出警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麻醉剂量或进行紧急处理,避免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

2、血压监测仪:实时追踪血管的“压力变化”

血压监测仪分为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血压监测通过袖带周期性充气、放气,测量动脉压力;有创血压监测则需将导管插入动脉,直接测量血管内压力,准确性更高,常用于复杂手术。手术中,失血、麻醉药物作用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血压监测仪持续更新收缩压、舒张压数据,一旦血压异常降低或升高,立即提醒医护人员采取措施,如调整补液速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血压稳定。

3、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守护呼吸的“氧气防线”

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利用红外光原理,通过夹在手指或耳垂上的探头,测量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保持在95%以上。在手术中,尤其是涉及气道或肺部的操作,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气道阻塞,导致血氧下降。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能迅速察觉变化,一旦数值低于安全范围,立刻报警,医护人员会及时调整呼吸参数、清理气道或辅助呼吸,确保患者获得充足氧气。

4、体温监测仪:维持身体的“温暖平衡”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容易下降,这是因为麻醉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手术室低温环境、大量输液等也会带走热量。低体温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延缓伤口愈合,甚至增加感染风险。体温监测仪通过放置在腋下、直肠或食管的探头,实时监测体温,当体温低于36℃时,医护人员会启动升温毯、输注加温液体等措施,维持患者体温稳定。

三、监测仪报警了怎么办?

当生命监测仪发出警报,并不一定意味着出现了严重问题,有时可能是电极片脱落、袖带松紧不合适等原因导致数据异常。但无论如何,医护人员都会迅速查看患者情况,分析报警原因。如果确认是身体指标出现异常,他们会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进程,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发现心率突然加快,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出血量、麻醉深度等因素,判断是应激反应还是失血过多,进而决定是调整麻醉方案还是加快输血速度。

四、生命监测仪的“安全保障”

为了确保生命监测仪准确可靠,医院有着严格的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流程。每天手术前,护士会仔细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校准参数;手术结束后,对仪器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医护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各种监测仪的使用方法和数据解读,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监测结果做出判断和处理,为患者的安全再加一道“保险”。

结语

手术室里的生命监测仪,用精密的技术和持续的守护,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了解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重要作用,下次走进手术室,或许你会少一份紧张,多一份安心。正是这些看似冰冷的仪器,与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责任心一道,共同筑起了生命的坚实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