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可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病原微生物,对控制细菌感染及疾病流行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人为地滥用抗菌药物,给治疗带来严重问题。因此,要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千万不要盲目乱用!
抗菌药物不等同消炎药
抗菌药物可以选择性杀灭与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于各类细菌性炎症也有着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并不等同于消炎药,也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认为,引发人体组织发炎的原因非常多,其主要包含感染性炎症与非感染性炎症两大类,其中抗菌类药物多适用于感染性炎症,对病毒性感冒、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炎症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我们在发生炎症后盲目使用抗菌类药物,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不仅影响到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会面临多种感染类疾病的威胁。而且抗菌类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后,虽然能对细菌起到良好抑制效果,但是可能会诱发多种不良反应。根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我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是因为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形成正确的抗菌药物使用观念,不能认为所有的炎症都可以通过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感冒要慎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在患有普通感冒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和抗菌类药物,但是在感冒疾病的治疗时还需要慎用抗菌类药物。事实上,大多数的感冒都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诱发的自限性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不应用抗菌类药物,感冒也可以在7~14天的时间内得以痊愈。在感冒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时,主要是用于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情况,对普通感冒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我们患上普通感冒,但症状轻微且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时,不应随意应用抗菌类药物,以避免因滥用抗菌药而出现过敏反应。
家庭抗菌药物的应用误区
药越贵越好。抗菌药物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其效用与价格并非是直接挂钩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并不是要选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而是要遵循医嘱,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滥用药物。抗菌药物并不是全能的,其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家庭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应用误区,甚至一些轻微疾病或者感冒都会应用抗菌药物。但是随意使用只会导致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增加,各类细菌产生耐药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
不规范用药。部分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存在着用药不规范的情况,一旦病情缓解后还会随意减少药量。但是抗菌药物要想发挥出自己的药效,还需要人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如果血药浓度不足,不仅无法有效杀灭细菌,甚至会让体内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到后续的病情控制和治疗。此外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并不相同,如果存在用药不当的情况,不仅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药物存储不当。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对储藏环境没有过大的要求,但依旧要在不超过20℃的阴凉环境中保存。
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抗菌药物使用中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用药,不得随意滥用药物,在服用期间还要严格禁止饮酒,如用药期间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到医院就诊。在服药之前要严格遵循医嘱和说明书建议,判断抗菌药物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比如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空腹服用效果较好,因此要在两餐之间空腹服用。头孢拉定等抗菌药物对胃部的刺激性比较大,需要尽量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肠胃的负担。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口服吸收效果并不比输液效果差,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选择口服治疗的方式。
总之,抗菌药物在临床中应用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等危害,因此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十分关键。作为患者也需了解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生病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