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冬梅  单位: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10981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做好日常自我护理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以下从“看、听、触、护”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自我护理要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内瘘,确保透析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如何“看”:观察内瘘外观变化

每天至少观察内瘘部位1-2次,重点关注:

皮肤状态:查看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是否发红、肿胀、有瘀青或渗液,若出现异常可能提示感染或出血。

血管形态:注意内瘘血管是否明显变粗、变硬,或出现局部隆起(动脉瘤),一旦发现需及时就医。

肢体颜色: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若出现苍白、发绀,可能是血管狭窄或堵塞的表现,提示血液循环受阻,需尽快就医。

案例分享:李先生是一位长期透析患者,他坚持每天观察内瘘部位,发现皮肤轻微发红后立即就医,经检查发现是轻微感染,及时治疗后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听”:监听内瘘杂音变化

用听诊器(或用耳朵贴近内瘘部位)每天听2-3次杂音:

正常表现:杂音应清晰、响亮,呈“呼呼”的连续性吹风样声音,音调较高且均匀。

异常信号:若杂音突然变弱、变低,或断断续续,甚至消失,可能提示内瘘狭窄或堵塞,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小贴士:为了更准确地监听杂音,建议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如何“触”:触摸内瘘震颤变化

用手指(通常用食指、中指)轻触内瘘吻合口上方的血管:

正常表现:能感受到明显、均匀的震颤(类似手机震动感),范围较广。

异常信号:若震颤减弱、范围缩小,或变为局部跳动感,可能是内瘘血流不畅,需及时处理。

小贴士:触摸时,手指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对内瘘造成不必要的刺激或损伤。

日常护理要点

保护内瘘侧肢体:避免提重物、戴过紧的首饰或衣物,睡觉时不要压迫该侧手臂。禁止在内瘘侧肢体进行抽血、输液、测血压等操作。

保持清洁干燥:透析后穿刺点需按压止血(力度以不出血且能摸到震颤为宜),24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适当活动促进成熟:内瘘成熟后(通常术后4-8周),可每天进行握拳、松拳练习,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促进血管扩张,增强内瘘功能。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对血管的损伤,减少内瘘堵塞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高血脂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健康。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长期透析和内瘘护理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或提供相关资料,帮助患者了解内瘘的重要性、日常护理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措施。

及时就医的情况:出现内瘘杂音或震颤消失、肢体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异常、穿刺点感染(红肿热痛、流脓)等,需立即就医。

动静脉内瘘的维护需要耐心和细心,养成“看、听、触”的日常习惯,结合全面的日常护理措施,患者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内瘘问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为透析治疗提供稳定保障。记住,您的每一次细心观察和护理,都是对自己健康的重要投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