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龙  单位:射洪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6-20
790

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与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常被视为对抗死神的 “终极武器”。这些看似冰冷的机器,实则是重症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光。它们如何在生死一线间力挽狂澜?让我们一同揭开背后的医学奥秘。

呼吸机:守护呼吸的生命卫士

呼吸机的核心功能是替代、控制或改变人体的正常生理呼吸。当患者因疾病(如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创伤或麻醉等原因,无法自主维持有效呼吸时,呼吸机便成为维系生命的关键。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实现辅助呼吸:一种是 “压力控制通气”,即设定气道压力,推动空气进入肺部;另一种是 “容量控制通气”,保证每次送入肺部的气体量恒定。

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为例,病毒会攻击肺部导致肺泡功能受损,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此时,呼吸机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与患者相连,将富含氧气的气体精准送入肺部,并协助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呼吸机还具备 “呼气末正压(PEEP)” 功能,通过在呼气时维持一定压力,防止肺泡塌陷,改善气体交换。在临床使用中,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精细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氧浓度等参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此外,呼吸机还在麻醉手术、新生儿急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全,自主呼吸能力弱,常需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肺部功能逐步完善。

ECMO:为生命争取时间的 “魔肺”

相比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堪称重症医学的 “终极武器”,因其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昂贵的使用成本,也被称为 “移动的生命支持系统”。ECMO 的工作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人工肺(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成为动脉血,再经动力泵(血泵)输回体内,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ECMO 主要有两种模式:VV-ECMO 和 VA-ECMO。VV-ECMO 适用于单纯呼吸衰竭患者,仅替代肺功能,维持气体交换;VA-ECMO 则更适用于心肺同时衰竭的患者,既能替代肺功能,又能辅助心脏泵血。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为例,心脏因炎症受损无法有效泵血,VA-ECMO 可暂时承担心脏的泵血功能,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同时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为心脏恢复争取宝贵时间。

然而,ECMO 并非万能,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血液凝血功能紊乱,引发出血或血栓;还可能因血液与人工材料接触,诱发炎症反应。此外,ECMO 的操作和管理需要专业团队协作,从设备安装、参数调节到并发症监测,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据统计,ECMO 的使用费用每天高达 1 - 2 万元,这对患者家庭也是巨大的经济考验。

两大神器的协同作战

在重症救治中,呼吸机与 ECMO 常常 “并肩作战”。当患者呼吸衰竭程度较轻时,首先使用呼吸机进行支持;若病情持续恶化,呼吸机无法维持氧合,便需及时启动 ECMO。两者相互配合,形成 “呼吸支持 - 生命支持” 的双重防线。例如,在重症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救治中,初期使用呼吸机进行高流量氧疗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若效果不佳,则迅速启用 ECMO,为受损的肺组织提供 “休息” 时间,同时维持全身氧供。

结语:从呼吸机到 ECMO,重症医学科的这些硬核设备,不仅是现代医学科技的结晶,更是生命守护者手中的 “利剑”。它们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也承载着患者对生的渴望。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融入这些设备,未来的呼吸机或许能实现更精准的自主调节,ECMO 也可能通过纳米材料革新,降低并发症风险。这些救命神器的每一次迭代,都在重塑重症救治的边界,不仅为患者带来更多生机,也推动着医疗资源向更高效、更普惠的方向发展。它们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医学的温度,让生命的奇迹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不断上演。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