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  单位: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88

在现代医学的浩瀚星空中,麻醉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虽不似外科手术那般直观地切割病痛,却在每一次手术中默默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无数人开启无痛之旅。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麻醉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麻醉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麻醉的定义与分类

麻醉,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痛觉,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的状态。它并非简单的“睡一觉”,而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医学过程。根据作用范围的不同,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三大类。

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或呼吸道吸入等方式,使药物进入人体,让患者意识丧失、全身无痛、遗忘、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在全麻状态下,患者仿佛进入了一个无梦的睡眠世界,对外界的一切刺激毫无感知。全身麻醉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静脉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等,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麻醉状态。例如,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它起效迅速,能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而七氟烷则是一种吸入麻醉药,具有可控性强、苏醒快等优点,常用于维持麻醉。

局部麻醉则是通过将局麻药注入手术部位的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手术区域无痛。局部麻醉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的全身影响较小,适用于一些较小的手术,如皮肤手术、拔牙等。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又称为脊麻或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隙,阻滞脊神经根,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这种麻醉方式常用于下腹部及下肢的手术,如剖宫产、髋关节置换等。

麻醉医生:生命的守护者

在手术室里,麻醉医生是最早接触患者、最晚离开患者的医护人员。他们不仅是“睡神”,更是生命的守护者。手术前,麻醉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既往手术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位侦探在搜集线索,为手术的安全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精准地控制麻醉深度。在手术过程中,他们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麻醉医生会迅速判断原因,是麻醉过深、失血过多还是其他原因,然后通过调整麻醉药物剂量、补充血容量等方式,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说,麻醉医生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手术这架“飞机”起飞、飞行和降落的整个过程中,时刻掌控着方向,确保患者的安全。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们会将患者安全地护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患者的苏醒情况,直到患者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才放心地离开。在患者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还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症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可以说,麻醉医生是患者在手术全程的“守护天使”,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的风险与预防

尽管现代麻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任何医疗行为都存在一定风险,麻醉也不例外。常见的麻醉风险包括呼吸抑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过敏反应等。呼吸抑制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变浅、变慢,甚至呼吸暂停。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采用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等措施。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也是麻醉过程中需要警惕的问题。一些患者可能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在麻醉和手术的刺激下,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严重情况。因此,麻醉医生会在术前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优化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在手术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药物、液体管理等手段,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过敏反应是另一种较为严重的麻醉风险,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麻醉药物过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为了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麻醉医生会在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有可疑过敏史的患者仔细评估并选择药物,并在手术过程中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能够迅速进行抢救。

麻醉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结束后,患者往往会进入麻醉恢复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首先,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是麻醉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家属应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其次,患者在麻醉后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家属应尽量让患者平卧休息,避免过早下床活动,防止摔倒受伤。此外,患者在麻醉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对疼痛比较敏感,家属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适当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在饮食方面,患者在麻醉后6小时内应禁食、禁水,以免引起呛咳或误吸。6小时后,患者可以先尝试少量饮水,若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随着患者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再逐渐增加饮食的种类和量。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促进身体的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