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远泽  单位:绵竹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2086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感染性疾病的重症监护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病情的复杂化,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感染性疾病的重症监护过程中,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院内感染,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感染性疾病重症监护的重要性

生命支持:对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重症患者,如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重症监护能够提供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支持、循环稳定等关键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病情监测:通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医护人员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综合治疗:重症监护不仅关注原发感染的治疗,还涉及多器官功能的支持与保护,如肾功能衰竭时的透析治疗、肝功能不全时的药物调整等。

院内感染的预防策略

严格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是病原体传播的关键媒介。因此,强化手卫生规范至关重要。这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后等关键时刻,务必彻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通过培训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确保每一环节都符合标准,从而筑起第一道防线。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环境,尤其是高频接触区域,如床栏、门把手、医疗设备表面,是病原体滋生的温床。定期实施深度清洁与消毒,采用高效消毒剂,确保无死角覆盖,能显著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就医环境。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的重要原因,进而加剧院内感染控制难度。因此,必须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精准选用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以维护抗生素的有效性,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加强患者管理:针对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易感患者,应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隔离防护、加强皮肤护理以防压疮感染、定期更换并妥善护理各类导管,以减少感染机会。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最终,院内感染防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与执行力。通过持续教育、案例分享、模拟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严重性的认识,强化其在日常工作中遵循防控指南的自觉性,形成全员参与、共同防控的良好氛围。

院内感染的治疗策略

早期识别与诊断:对于疑似院内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培养、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尽早开始治疗。

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支持治疗:对于重症感染患者,除了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提供全面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净化治疗等。

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心理关怀:重症患者在经历疾病折磨的同时,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期间的持续感染防控:在对已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治疗的同时,仍需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交叉感染或继发感染的风险。同时,应持续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防护意识。

总之,院内感染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