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淼丹  单位:阆中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292

肾脏如同人体精密的“过滤工厂”,承担着清除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关键功能。但由于其强大的代偿能力,肾脏疾病早期症状往往隐匿,极易被忽视。一旦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学会识别肾脏疾病早期发出的身体信号,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

一、尿液异常:肾脏健康的直观“晴雨表”

尿量异常波动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24小时内的尿量通常介于1000~2000毫升之间。如果排除饮水和出汗的影响,尿量的明显改变是需要警惕的。少尿(24小时尿量<400毫升)常提示肾脏灌注不足或滤过功能受损,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等;无尿(24小时尿量<100毫升)情况更为危急。而多尿(24小时尿量>2500毫升)可能与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相关,如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等。

尿液性状的变化

泡沫尿:小便时如果发现尿液表面浮有许多微小而持久不散的泡沫,则可能提示存在蛋白尿。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可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并产生稳定的泡沫。长期蛋白尿在肾脏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多见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血尿:尿中呈现洗肉水色和浓茶色,或者混有血块,需要警惕血尿的发生。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之分,前者易于觉察,而后者则需要显微镜下观察才能发现。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结石和肿瘤均可引起血尿。

二、水肿:组织间隙的“异常积水”

眼睑和面部水肿

肾脏疾病所导致的水肿往往首发在眼睑、面部等疏松组织。晨起眼睑水肿显著,活动后略有减轻。其原因是肾脏的排水和排钠功能下降,造成水钠潴留和液体向组织间隙的渗透。如水肿持续不退并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下肢水肿

随着疾病的发展,水肿会向下肢扩散,特别是脚踝和小腿的水肿更为显著。站着或坐着时加重,休息时略有缓解。肾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是有区别的,前者常始于眼睑而进展至全身;后者大多始于足部并向上方扩散。

三、腰部不适:肾脏区域的“无声抗议”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当出现病变时,腰部可能出现隐痛、钝痛或酸胀感,不同于腰椎疾病引起的放射性疼痛,肾性腰痛多为双侧或单侧腰部的持续性不适,急性肾盂肾炎导致的腰痛常伴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肾结石引发的疼痛则更为剧烈,呈肾绞痛,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并可能伴有血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腰部不适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症,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血压异常:“连锁反应”:肾脏功能紊乱

肾脏通过对水盐代谢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来保持血压的平稳。这些调节机制在肾脏损伤时失去平衡容易诱发血压上升。大约60%的慢性肾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而单纯的肾性高血压降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同时对肾脏疾病进行干预。如果血压骤升而不易控制,在检查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还要考虑肾脏病变的可能性。

五、贫血:肾脏“造血工厂”的“产能不足”

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以促进红细胞的产生。肾功能降低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量降低,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而诱发肾性贫血。病人常有脸色苍白、头昏无力、心慌。如果发生不明原因贫血时,除了检查血液系统疾病外,还要注意肾脏健康情况。

六、消化系统症状:毒素蓄积触发“肠胃警报”

肾功能损伤后,机体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泄,积聚于机体内,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影响消化功能。病人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胀。在临床中,有些病人因消化系统症状反复求诊,结果却查出是肾脏疾病所致。

肾脏疾病在早期阶段的症状通常并不明显,因此容易与其他类型的疾病产生混淆。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有了以上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另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度锻炼、避免滥用药物、控制血糖和血压等,都有助于降低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为肾脏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