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琼  单位: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2
1452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心理健康的"隐形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饱受抑郁困扰,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9500万。然而,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许多患者未能及时获得专业帮助。本文将以科学视角为您解析抑郁症的核心特征,帮助读者建立理性认知,并掌握初步识别方法。

一、抑郁症的“信号灯”(核心症状):及时的自我识别

抑郁症包含一系列症状,很多表现都可能暗示抑郁症的存在。例如,心境低落是抑郁障碍的特征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轻度抑郁症患者表现为闷闷不乐,缺乏愉快感,兴趣缺失,做事没有干劲,患者常会诉说“心里有压抑感”或者“高兴不起来”,让人觉得“无助、无望、无力、无知、无奈”;重度抑郁症患者可感到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痛不欲生,患者常会诉说“活着没有意思”或者“生活没有乐趣”。抑郁症患者还会变得悲观消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认为凡事都对自己不利,自己是最不幸的人,不会有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严重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自责、自罪感等。

要特别留意自身或身边长期情绪低落的朋友或亲人,一时的不开心和情绪低落并不能称为抑郁症,病程至少要持续2周及以上,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其他常见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

二、容易被忽视的“非典型”表现

抑郁症存在多种变体,某些症状可能更具隐蔽性:微笑型抑郁,白天强颜欢笑,夜晚独自崩溃;社交场合的“完美表现”与独处时的极度空虚形成反差等。伴有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胃痛等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疼痛、心慌、胸闷、血压波动等。

青少年特殊表现:学业成绩断崖式下滑、逃学、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自残行为,手腕、手臂等隐蔽部位的划伤痕迹。

三、对抑郁症的认知存在误区

社会对抑郁症存在诸多误解,这些偏见往往阻碍患者求助,例如:“你就是想太

多,出去散散心就好了,服用抗抑郁药会上瘾等。有些人将偶然的抑郁情绪误认为是抑郁症,还有人由于耻感而不敢正视、寻求治疗,而在对待抑郁症患者的态度上,也由于对患者思维、认知模式的不理解而做了无用功。

四、科学应对策略

(一)及时就医

应该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尽早就医,尽早识别,尽早诊断,尽早接受规范化治疗,病情可以缓解和康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推荐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综合、全程干预方案,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患者需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坚持长期治疗,提高药物依从性,有助于全面缓解抑郁患者的症状,避免复发,帮助其最终回归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状态。

(二)及时预防

治疗抑郁症需要患者和家属付出很多的时间和耐心,以及更多的理解。但更好的方法其实是预防,在觉察自己“抑郁”时就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情绪;注意劳逸结合,做到有张有弛,例如做手工、画画等;面对压力,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是预防抑郁症的关键,尝试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参加舒缓的活动,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明确人生价值和目标,避免自我贬损;学会放松,将欢乐带入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情绪,注意自己情绪变化,发现持续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或快乐感时,及时采取行动,寻求情感支持或调整生活方式。

(三)家庭、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才能全方位地帮助患者走出抑郁。

结语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它是可以治疗和管理的。通过了解抑郁症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和他人面对这一挑战。同时,预防抑郁症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社交互动和寻求支持,我们可以降低抑郁症的风险。陆林院士强调:“抑郁症的治疗目标重在恢复社会功能,经过规范的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恢复情感功能,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