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福建的张女士因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导致血压骤降,最终昏迷送医。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降压药掰开服用会引发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难道药片不能掰开吃吗?今天,我们从药师的角度,为大家科普如何正确服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有些药不能掰开吃
张女士服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缓释制剂。这类药物的特点是药物释放速度缓慢,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长效降压的效果。如果将药片掰开或碾碎,药物会迅速释放,导致血药浓度短时间内大幅升高,可能引发低血压、头晕甚至昏迷等严重后果。
那么,哪些药可以掰开吃,哪些药不能掰开吃呢?下面我们从三类常见药品入手,为大家详细讲解。
可掰开服用的药品
普通片剂。普通片剂是最常见的药物剂型,通常可以掰开服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烧药)、维生素C片等。这些药物的设计目的是快速释放药物,因此掰开后不会影响药效。如果老人吞咽困难,可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将药片掰开服用。
咀嚼片。咀嚼片是一种需要嚼碎后服用的药物,例如钙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用于胃酸过多)。这类药物本身就是为了方便咀嚼而设计的,因此可以掰开或嚼碎服用。
分散片。分散片是一种可以在水中迅速溶解的药物,例如阿莫西林分散片。这类药物可以掰开服用,也可以放入水中溶解后饮用,特别适合吞咽困难的老人。
不可掰开服用的药品
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为了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而设计的。这类药物的表面通常有一层特殊的包衣或结构,用于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如果掰开或碾碎,药物会迅速释放,可能导致药效过强或副作用增加。因此,缓控释制剂必须整片吞服。
肠溶制剂。肠溶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片)是为了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而设计的。这类药物表面有一层特殊的包衣,使药物在肠道中释放。如果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在胃中就被破坏,导致药效降低或引发胃部不适。因此,肠溶制剂应整片吞服,不能掰开、碾碎后服用,同时应餐前空腹服用,且不宜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同时服用。
包衣制剂。包衣片是在普通片的外表面包上一层衣膜的片剂,就好比给普通片穿上一件“外衣”,包括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此类型药片穿上“外衣”的目的是避光、防潮、遮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还可减少药物对口腔、食管、胃等黏膜的刺激。如掰开服用,将破坏药品的包衣层,从而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并可引发不良反应。例如:多酶片外裹糖衣,如将其掰开或碾碎服用,胰酶粉剂可能会残留在口腔或食道内,从而对黏膜产生腐蚀作用。因此,包衣片无特殊原因不建议掰开服用。
特殊服用方式的药品
口崩片。口崩片是一种可以在口腔内迅速溶解的药物,例如氯雷他定口崩片(用于抗过敏)。这类药物不需要用水送服,直接放在舌面上即可溶解。需要注意的是,口崩片不能掰开服用,否则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速度和效果。
舌下片。舌下片是一种通过舌下黏膜吸收的药物,例如硝酸甘油片(用于心绞痛急救)。这类药物需要放在舌下含服,不能直接吞服或嚼碎,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效果。
泡腾片。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后即可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如直接服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迅速充斥气道,有可能引起窒息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正确服用泡腾片尤为重要。泡腾片呈酸性,应使用玻璃杯或陶瓷杯冲泡,不宜使用塑料杯或不锈钢杯。药片使用100-200ml的温水(40℃左右)浸泡,等药片完全溶解或气泡完全消失后再摇匀服用,服用后一定要用清水充分漱口。切记,泡腾片不能直接吞服。
如何正确掰开药品
对于可以掰开的药品,正确的掰开方法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使用药品分割器。药品分割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分割药片的工具,可以帮助老人轻松、准确地将药片掰开。如果没有分割器,可以使用干净的刀具,但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沿刻痕掰开。许多药片表面会有刻痕,这些刻痕是为了方便掰开而设计的。掰开时,应沿着刻痕用力,避免随意掰开导致药片碎裂。
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果不确定某种药物是否可以掰开服用,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药师会根据药物的剂型和特点,给出专业的建议。
掰开药片及时服用,剩余药片妥善保存。药品掰开后应尽快服用,避免药片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而致使药品受潮、污染或失效。如果还有剩余药片,应放在干净的容器里封好,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并尽快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