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蓉  单位: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0
10

呼吸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无法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造成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由于老年人肺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呼吸衰竭起病常不典型,若未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干预,病死率极高。本文将从早期信号、急救应对及日常防护三方面进行科普,帮助大众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老年人呼吸衰竭。

老年人呼吸衰竭的早期信号及病理基础

老年人呼吸衰竭的病理基础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及肺部肿瘤等原发病有关。这些疾病导致肺泡换气障碍,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下降,或伴随二氧化碳潴留(PaCO₂升高),最终出现呼吸衰竭。

其早期信号包括:

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最早期表现通常为呼吸加快(>24次/分),深快或叹息样呼吸。慢性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浅慢,甚至呼吸抑制,提示呼吸中枢受损。

发绀和皮肤黏膜改变:口唇、指甲床出现紫绀,提示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绀尤其在病情突然加重时出现,是缺氧的重要信号。

神经精神症状:低氧血症可引起烦躁、淡漠、定向力障碍,重者可昏迷。高碳酸血症导致头痛、嗜睡、反应迟钝,进一步加重意识障碍。

心血管反应:伴随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压波动,提示心肺功能负荷增加。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老年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被忽视。日常可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₂)监测,若持续低于90%,需高度重视,尽早就医。

急救与治疗原则

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的早期信号,应在专业医护指导下,采取科学、系统的救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首先,氧疗是首要环节。低流量氧疗(1~3 L/min)通常用于轻度低氧血症。对于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应避免高浓度氧,避免抑制其呼吸驱动。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为宜。对于低氧血症严重或呼吸困难明显者,可考虑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或无创正压通气(NIV)。

其次,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氧合和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若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加重等,需及早启动有创机械通气,确保有效通气和氧合。

再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改善呼吸衰竭预后的关键。对于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合理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β₂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炎症及阻塞;感染性诱因明确时,需及时应用抗生素。对于肺炎、哮喘、肺栓塞等引起的呼吸衰竭,治疗原则需个体化,遵循循证医学的治疗指南。此过程中,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止多脏器功能障碍。

日常防护与健康管理

老年人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基础疾病控制、免疫力及日常管理密切相关。预防和日常防护尤为关键。

首先,规范管理基础疾病。老年患者若有慢阻肺、心衰等,应定期随访,按医嘱规律用药,稳定病情。戒烟、限酒、减少接触空气污染物和刺激性气体,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其次,呼吸康复与适度锻炼。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呼吸操、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康复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提升肺通气功能。同时,规律的步行、太极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减少呼吸系统感染风险。

再次,合理营养支持。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鱼、禽、蛋、奶制品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营养不良,保持呼吸肌和全身肌肉的良好状态。

最后,接种疫苗及预防措施。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显著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及其并发症的风险,是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总之,老年人群体面临更高的呼吸衰竭风险,早期识别呼吸困难、发绀、神志改变等信号,积极进行氧疗和通气支持,配合原发病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挽救生命。同时,长期规范管理基础病、康复锻炼和疫苗接种,是预防呼吸衰竭、维护呼吸健康的根本。希望广大老年朋友和家属重视呼吸衰竭的早期信号,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