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在节假日期间的发病率远高于平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那么,你知道什么是胰腺炎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控制饮食才能避免发生胰腺炎呢?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是胰腺组织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产生自我消化而引发的疾病,通常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两种。一般来说,人体胰腺产生的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在胰腺内是没有活性的,当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胰液排出受阻,会引起胰管内压力升高并导致胰腺管破裂、上皮受损。而急性胰腺炎正是因为胰酶在胰腺内因多种病因而被激活,进而对胰腺自身产生了消化作用,从而导致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性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慢性胰腺炎则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胰腺实质节段性或弥漫性、渐进性炎症与纤维性病变,常伴有胰管狭窄和节段性扩张,以及胰管结石或胰腺钙化,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伴不同程度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或丧失。
导致胰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1.胆道疾病
医学研究发现,胆道疾病占50%以上,胆汁反流是导致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胆道结石阻塞胆总管末端,胆汁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胆汁中的磷脂酰胆碱和胆盐可直接损害腺泡细胞或致胰管内高压,诱发急性胰腺炎。而在临床上,常见的导致胆汁反流的疾病主要有胆石症、胆道感染以及胆道蛔虫等。
2.代谢性疾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代谢性疾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如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胰腺炎的发生也存在密切关联。目前高脂血症已成为常见病因之一,其可能的原因是甘油三酯在胰脂酶作用下生成游离脂肪酸,对胰腺腺泡产生直接损伤,高脂血症所致的血液黏稠度升高也可能加重胰腺病变。
3.长期饮酒与暴饮暴食
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大量饮酒与暴饮暴食均可致胰腺分泌增加,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使胰管内压增加,引起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液反流
十二指肠局部解剖异常、炎性狭窄、肿瘤、梗阻等原因引起十二指肠内压力升高时,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
创伤及医源性因素
上腹部钝器伤、穿透伤或手术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
其他
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败血症等);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如妊娠、高钙血症等);药物因素(如利尿药、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等);遗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如胰腺癌)等。
日常饮食注意这些,帮你远离胰腺炎
1.控制饮酒和吸烟
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是引发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胰腺炎的第一步就是严格戒烟戒酒。在此过程中,如果无法立即戒酒,可以尝试逐步减少饮酒的频率和饮用量,并使用淡茶水、果汁等无酒精饮品替代;而在需要喝酒的场合(如工作应酬、亲友聚会时),则应当注意避免空腹饮酒或将酒水与碳酸饮料混合饮用,因为这样很容易加速酒精的吸收并加重胰腺负担。
2.避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同样是导致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这也是胰腺炎容易在亲友聚会及节假日高发的原因之一。为避免暴饮暴食引发胰腺炎,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尝试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规律饮食,在保持每日总进食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食频率,减少单次进食量,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胰腺的负担。而在节日聚会等场合,人们则更应注意控制自身的食量,避免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过度进食,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胰腺炎的发生。
3.坚持清淡饮食
医学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摄入过多的脂肪、盐分与刺激性食物也会导致胰腺炎的发生率大幅提升,因此人们还应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减少脂肪、盐分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在此过程中,人们应避免每天摄入的脂肪总量超过40克,而且尽量使用橄榄油、山茶油等植物油代替黄油、奶油、猪油等动物油;食材方面也应尽量选择低脂蛋白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肉、豆腐等;而在调味料方面,人们则应尽量减少使用辣椒、花椒、咖喱等刺激性调料以及食盐、酱油、味精的用量,在烹饪时尽量使用姜、蒜、香叶等天然香料提味,这样才能在满足营养与口味需求的同时有效减轻胰腺的负担。
4.补充膳食纤维
除上文提到的注意事项外,人们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补充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避免胆结石形成,同时还能有效调节血脂和血糖水平,这对胰腺炎的预防都很有帮助。但需注意的是,处于急性胰腺炎发作期的患者应暂时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因为此时摄入膳食纤维很容易加重患者胰腺的分泌压力。
胰腺炎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生活中的各种不良习惯引起,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只有加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与认知,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远离胰腺炎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