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日阿呷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593

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4万儿童因肺炎失去生命。然而,许多家长对肺炎的认知仍停留在“咳嗽发烧”的表面症状,对其病原体、传播方式及科学护理知之甚少。本文将从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家庭护理三方面,为家长提供全面解析。

病原体:肺炎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多样,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三大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类型存在差异。

病毒:婴幼儿肺炎的“头号元凶”是病毒,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尤其在冬季高发。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也是常见病原体。病毒性肺炎通常起病急,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喘息,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衰竭。

细菌:肺炎链球菌是细菌性肺炎的“主力军”,占儿童细菌性肺炎的50%以上。此外,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引发感染。细菌性肺炎常表现为高热不退、痰液黏稠,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症状以干咳为主,病程较长,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特殊提醒:混合感染(如病毒+细菌)会加重病情,家长需警惕孩子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

传播途径:肺炎如何“找上门”?

肺炎的传播方式与呼吸道感染高度相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喷出含病原体的飞沫,被周围人吸入后感染。这是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在密闭、人群密集的环境中风险更高。

接触传播:病原体可通过污染的物体表面(如玩具、门把手)传播。儿童触摸后揉眼睛、抠鼻子,易将病原体带入呼吸道。

血行传播:少数情况下,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扩散至肺部(如败血症患儿),但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罕见。

家长们应注意这些高危场景:幼儿园、游乐场、家庭聚会等场所,以及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均可能成为肺炎传播的“温床”。

家庭护理:科学应对肺炎的“四步法”

若孩子确诊肺炎,家长需做好以下护理,辅助治疗并预防并发症:

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湿毛巾,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缓解呼吸道干燥。定期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避免交叉感染。减少刺激:远离烟雾、油烟等刺激性气体,防止加重咳嗽。

症状观察与处理。发热护理:体温<38.5℃时优先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退热贴);>38.5℃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咳嗽管理:1岁以上儿童可饮用蜂蜜水(每日1-2次,每次半勺)缓解咳嗽;避免使用止咳药(可能抑制排痰)。呼吸支持:若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40次/分)、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需立即就医。

饮食与营养。少量多餐:肺炎患儿消化功能减弱,建议每日5-6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粥、面条)。补充水分:鼓励多喝水,预防脱水;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哺乳次数。避免过敏原:若孩子有过敏史,需远离尘螨、花粉等诱发因素。

用药与复诊。严格遵医嘱:病毒性肺炎通常无需抗生素,细菌性肺炎需按疗程用药,切勿自行停药。定期复诊:治疗期间需复查胸片或血常规,评估恢复情况。

预防胜于治疗:三招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13价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Hib疫苗等,可显著降低重症肺炎风险。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培养卫生习惯:教孩子正确洗手(七步洗手法),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小儿肺炎虽凶险,但通过科学认知和规范护理,绝大多数患儿可完全康复。家长需牢记:早发现、早治疗、严护理是战胜肺炎的关键。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拒食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