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其中烧烫伤是家庭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类型,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对患者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那么,你知道什么是烧烫伤吗?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及时应对烧烫伤呢?
什么是烧烫伤
烧烫伤是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接触高温物质或化学物质而导致的皮肤与周围组织损伤,其中烧伤指的是由火焰、激光、电热等引起的组织损伤,而烫伤则是由沸水、热油、烧热的金属、开水的蒸汽等无火焰的高温物体引发的损伤。
根据烧烫伤的深度、面积及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烧烫伤可大致分为浅表性烧伤、部分皮层烧伤与全层烧伤三种,其中轻度烧伤的范围仅限于表皮层,患者的皮肤仅会出现发热、肿胀、疼痛等症状;中度烧伤会导致患者的表皮层与真皮层受到损伤,患者不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与红肿,还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而全层烧伤则指的是烧烫伤的伤口涉及到患者的皮下脂肪、肌肉甚至是骨骼,患者的皮肤会呈现出蜡白色、焦黄色甚至是发生碳化,但此时患者反而会因为神经末梢被破坏而感觉不到疼痛。
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导致烧烫伤的原因很多,人们甚至在家中也有较大概率发生烧烫伤,例如长期使用热水袋、儿童接触热水瓶、炉火等危险物品、家中电器或燃气设备老化等都可能引发烧烫伤。人们只有正确掌握烧烫伤的防护方法,才能在发生烧烫伤时更好地保障患者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安全。
烧烫伤应如何处理
1.脱离热源
在发生烧烫伤的时候,及时帮助患者脱离热源是避免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的关键,而根据烧烫伤类型的不同,人们所需要采取的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当患者身上的衣物着火或是衣物被开水、热油等高温液体浸透的时候,人们应当快速帮助患者灭火并脱下身上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发生了黏连,还应当用剪刀剪开衣物并保留黏连的部分,避免直接进行撕扯;当患者被电击烧伤时,人们则应当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关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挑开患者与电源的连接,之后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而当患者受到高温固体或是蒸汽烫伤的时候,人们则需要及时移动患者使其远离高温物体,等等。
2.冷却伤口
在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热源之后,人们还应当及时帮助患者冷却伤口来避免烧烫伤伤口进一步恶化,而最常见的伤口冷却法则是使用干净流动的冷水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的冲洗降温,这是因为冷水冲洗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伤口温度,还可以阻止其内部发生进一步损伤。通常,冲洗伤口15~20分钟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烧烫伤是由于接触化学物质引发的,那么人们则应当先清除残留的化学物质之后再用水冲洗;此外,如果烧烫伤部位有皮肤破损,切勿自行涂抹药膏或用冰块冷敷,应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轻轻覆盖后尽快就医,因为皮肤破损后接触凉水很容易导致水中的细菌侵入患者的伤口内部,并且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而冰块直接接触伤口则容易导致烧烫伤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生冻伤。
3.保护伤口
完成伤口冷却后,应及时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棉布保护伤口,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伤口受到外来细菌的影响而发生感染,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隔绝外界刺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处理伤口时不应自行使用碘伏等消毒剂,也不要刺破水疱或涂抹任何药膏,若需包扎,应用干净纱布轻轻覆盖创面,最后再使用多层干纱布与绷带包扎固定患者的伤口。
4.及时送医
在完成对患者伤口的大致处理之后,人们还应当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虽然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只需要通过伤口降温、消毒与自行涂抹烧烫伤药物等步骤后即可逐渐痊愈,但正规的治疗可以更快地促进烧烫伤患者的伤口恢复,特别是中度以上烧烫伤的患者更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健康。另外,如果患者发生的烧烫伤面积巨大或是已经达到了全层烧伤的标准,那么人们同样应当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否则很容易因延误救治时间而导致患者死亡或是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虽然“水火无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难有效避免烧烫伤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但只要加强对烧烫伤的了解,在发生烧烫伤时保持冷静的判断与科学的处理措施,我们就能有效地降低烧烫伤发生的概率,减轻烧烫伤对家庭成员的伤害,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安心享受温暖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