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  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1
5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来说,药物在帮助控制疾病的同时,也让身体进入了一个“特殊防御状态”——免疫系统被部分“削弱”,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种状态下,普通感冒可能发展为肺炎,轻微伤口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如何在治疗疾病与预防感染之间找到平衡?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为身体筑起一道多层次的“防护盾”。

第一层盾牌:切断病原体的入侵路径

免疫系统被抑制后,人体的“防御工事”变得脆弱,因此减少接触病原体是首要任务。

1.个人卫生升级版

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20秒以上,尤其在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随身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无法用水洗手时可作为替代。

口腔和鼻腔是病原体进入的重要通道。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鼻腔,能减少微生物定植。若使用吸入式免疫抑制剂,需在用药后彻底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导致口腔真菌感染。

2.环境智能管理

居家环境保持通风,但需避免长时间开窗导致灰尘堆积。使用空气净化器时选择HEPA滤芯型号,可过滤99.97%的0.3微米颗粒物。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手机)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注意避免使用臭氧消毒机或高浓度消毒液,这些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第二层盾牌:建立“免疫储备库”

免疫抑制不等于完全失去免疫力,关键在于通过科学手段提升残余免疫功能的效率。

1.疫苗策略优化

在治疗开始前,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灭活疫苗。治疗期间若需补种疫苗,需与医生充分沟通。

特别注意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如带状疱疹疫苗、麻疹疫苗),这类疫苗可能因免疫抑制而导致感染扩散。

2.营养精准补给

蛋白质摄入量需提高到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类等易吸收的优质蛋白。锌、维生素C、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可通过血检监测其水平,再进行针对性补充。

慎食生冷食物,沙拉中的生蔬菜可能携带李斯特菌,寿司中的生鱼可能含寄生虫,建议食材彻底加热至75℃以上。

第三层盾牌: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早期识别感染迹象,能大幅降低重症风险。建议建立“感染监测日记”,每日记录:

体温波动(免疫抑制患者发热阈值降低,体温≥37.8℃即需警惕)

皮肤黏膜变化(口腔溃疡是否扩大,注射部位是否红肿)

排泄物异常(尿液浑浊、腹泻次数增加等)

与医生约定“警戒线”,如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

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

新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

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谵妄)

第四层盾牌:生活方式的适应性调整

1.社交活动筛选

避免参与人群密集的集会,但不必完全与社会隔离。可选择错峰出行,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短时间社交。与亲友沟通时,可主动说明自身情况,建议对方在接触前做好手部清洁。

2.宠物互动指南

无需送走宠物,但需调整相处方式:

避免清理猫砂或鸟笼(可能接触弓形虫、鹦鹉热衣原体)

禁止宠物舔舐面部或伤口

定期为宠物驱虫,避免带宠物去野外草丛

第五层盾牌:医患协作的动态防护

免疫抑制程度会随治疗方案调整而变化,防护措施需要“量体裁衣”:

治疗初期(免疫抑制最强时):实行最严格防护

剂量递减期:逐步恢复部分低风险活动

维持治疗期:建立个性化防护方案

建议每3个月与主治医生共同评估:

近期感染发生频率

免疫功能检测指标(如CD4+T细胞计数)

防护措施执行难点

平衡的艺术:防护不等于与世隔绝

过度防护可能引发焦虑、营养不良等问题。一位坚持治疗10年的患者分享经验:“我用三层筛子过滤风险——必须做的事(如复诊)、值得冒小风险的事(适度运动)、坚决避免的事(接触水痘患者)。剩下的,就交给规范的防护措施。”

科学的感染防护不是打造无菌罩,而是建立动态平衡的防御体系。通过层层设防、重点保护,患者完全可以在控制感染风险的同时,保持有质量的生活。记住,每一次洗手、每一口熟食、每一份疫苗记录,都是在为免疫系统争取宝贵的“恢复时间”。当身体与药物协同作战时,这道无形的防护盾,将成为守护健康最坚实的屏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