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点!快点!伢又吐奶啦!”“怎么刚吃的奶都吐出来了?”作为新手宝妈(爸),瞬间慌了神,“哭得这么厉害,赶紧抱起来哄一哄吧!”作为新手宝妈(爸),自从有了宝宝以后,神经格外敏感,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得了。宝宝吐奶,既担心营养跟不上,又害怕是不是宝宝身体出现了问题。这种紧张担心的氛围时常围绕着新手奶爸(妈)。
因为吐奶或呛奶引发的悲剧还在屡屡发生,所以宝宝吐奶时,千万别这样做——很多新手宝妈(爸)第一反应就是不知所措,立马将宝宝抱起来安抚,这个动作其实是大错特错!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宝宝吐奶时,奶汁可能会聚集在口腔内,由于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这个时候将宝宝直立抱起来,很容易导致奶汁反流呛入宝宝的肺里。若呛入量少,奶汁进入肺部后易引发吸入性肺炎。若呛入量多,就有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出现呛奶窒息,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宝宝吐奶时该怎么做?
宝宝发生吐奶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1.立即侧卧:若宝宝平躺时吐奶,迅速将他的脸侧向一边,防止奶液倒流进入气管。
2.清理口腔:用干净毛巾或纱布缠在手指上,伸入宝宝口腔清理残留奶液,优先保持呼吸道畅通(鼻腔可用棉签辅助清理)。最后,更换宝宝吐脏的衣物并用温水擦洗宝宝的面部。
遇到宝宝呛奶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已经发生呛奶,可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轻度呛奶处理(宝宝能咳嗽、哭闹)。(1)要立即停止喂养。如果是轻微呛奶(宝宝能咳嗽、能哭),迅速将宝宝侧卧,头偏向右侧(防止奶液继续流入气管)。(2)清理宝宝口鼻腔呕吐物,或轻拍宝宝背部、弹足底,刺激宝宝哭出来或咳嗽,帮助排出异物。注意!绝对禁止将宝宝竖抱起来拍背,这会让奶液更快更深流入肺部。
2.重度呛奶处理(宝宝面色发绀、无法出声)。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将宝宝俯卧在前臂上,头低于胸部,用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帮助宝宝将气管内的奶汁引流出来。如未缓解,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将宝宝翻转,脸朝上、头低脚高。用两指(食指和中指)在宝宝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胸骨下半段),快速有力向下向前冲击按压5次。交替重复拍背5次和压胸5次,直到异物排出、宝宝哭出声。若呛奶情况严重,在进行以上操作的同时,也要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
宝宝吐奶为什么这么常见?
宝宝生理性吐奶是十分常见的,六月龄以下的宝宝吐奶尤为严重,这和宝宝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系统以及喂养方式息息相关。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状,贲门肌肉松弛,容易“关不住”奶液,易反流。加上宝宝呼吸吞咽协调能力不足,会厌关闭不全,吐出的奶液一旦反流,极易误入气管、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
喂养方式或手法不当也是原因之一,如奶嘴孔径不合适(过大导致流速过快,过小导致吸吮费力并吸入空气),以及喂奶姿势错误(平躺喂奶会增加反流风险)。
如何预防宝宝吐奶?
想要彻底解决吐奶问题是很难的,但有些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减少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新手奶爸奶妈们,干货来了,赶紧记下来。
1.调整喂养方式。正确姿势:母乳喂养时,宝宝头部抬高30~45°;奶瓶喂养时,奶瓶底高于奶嘴。控制流速:母乳喂养可用“剪刀手”轻压乳晕;奶瓶喂养选择合适孔径奶嘴。
2.喂奶前先换宝宝尿不湿。宝宝刚喝完奶就换尿不湿,奶液才刚进入胃里,很容易造成宝宝吐奶。如果刚喝完奶需要换尿不湿,可以将宝宝的头部和肩部稍微垫高再换。
3.喂奶后护理。避免立即平躺:宝宝喂奶后右侧卧或抬高头部及肩部15~30分钟。拍嗝:喂奶后竖抱10~15分钟,空心掌轻拍背部,可以帮助宝宝将吞到胃里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情况都不一样,拍嗝的时间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多多观察和摸索,新手奶爸奶妈们要多些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