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里,每分每秒都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紧张场景。在这里,重症护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生命的全力守护。重症护理,重在行动,每一个细致入微的护理操作、每一次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都承载着患者生命的希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重症护理中的行动要点及其重要意义。
重症护理的概念与特点
重症护理,是指针对患有严重疾病、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的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这些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脑血管急症等。与普通护理相比,重症护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专业性体现在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重症医学知识、急救技术、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等;复杂性源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疾病和并发症,护理工作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紧迫性则要求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迅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稍有延误就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重症护理中的行动要点
(一)严密的病情监测。病情监测是重症护理的基础和关键。护理人员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如血压骤降、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节律紊乱等,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二)精准的治疗配合。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多种复杂的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静脉输液、药物治疗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嘱,准确执行各项治疗操作。在进行机械通气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合适的通气参数,定期检查呼吸机管路是否通畅,防止发生脱管、漏气等情况;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避免因输液过快或过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细致的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在重症护理中同样不可或缺。由于重症患者身体虚弱,自主活动能力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在骨隆突处垫上减压垫,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
此外,口腔护理、眼部护理、会阴护理等也至关重要。做好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眼部护理能防止患者出现角膜干燥、溃疡等问题;会阴护理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每一项基础护理操作都需要护理人员认真细致地完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四)暖心的心理护理。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对病情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安慰。
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轻柔的触摸、温和的语言等方式,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重症护理,重在行动。每一个监测数据的记录、每一次治疗操作的执行、每一项基础护理的落实、每一句暖心话语的传递,都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