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肾病患者来说,长期做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最常见也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高钾血症。正常人的血钾浓度在3.5-5.5mmol/L,血透患者血钾水平大于5.5mmol/L就叫高钾血症。轻度高钾可能只是乏力、四肢麻木,但要是血钾持续上升到6.5mmol/L以上,就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这种致命情况,所以预防好高钾血症,对血透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一、血透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机制探究
健康人依靠肾脏的滤过作用,可以将体内的多余钾离子排泄出去,但是血透患者由于肾脏功能严重衰竭,肾脏排钾功能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排钾功能。而且血透治疗只能通过透析器在每次4小时的治疗过程中排出一部分钾离子,如果在治疗间隔期内钾离子摄入过多,排出减少或者分布异常,就会导致血钾在体内蓄积,从而发生高钾血症。临床当中,血透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情况,常见的诱发因素有三类,第一是饮食方面的,吃了很多香蕉,橙子,土豆之类含钾量高的食物;第二是治疗方面的问题,透析做的不够充分,透析次数少,透析器性能差,透析液钾含量设置不合适。
二、核心预防措施:科学饮食管理,降低钾摄入量
(一)明确“高钾食物”清单并严格控制摄入量
血透患者应掌握常见高钾食物类别并依据血钾水平调整摄入量:高钾水果:香蕉、橙子、橘子、柚子、猕猴桃、枣、榴莲、芒果等,替换为苹果、梨、葡萄等低钾水果,每日200-300g;高钾蔬菜:土豆、红薯、山药、菠菜、苋菜、竹笋、菌菇类(香菇、金针菇)等,可优先选择白菜、生菜、冬瓜、黄瓜、番茄(去皮)等低钾蔬菜,烹饪前切成小块浸泡30分钟以上,中途换水1-2次,可减少30%-50%的钾。
(二)去钾烹饪技巧在降低食物钾含量中的应用
选择低钾食材与正确烹饪方法可有效降低钾摄入量:焯水去钾:高钾蔬菜(菠菜、土豆)切好后先焯水2-3分钟,再炒、炖,焯水时钾会随水走。弃汤食用:煮粥、炖煮菜肴时宜食食材而避免饮汤,特别是肉类、菌菇与豆类熬制的高钾汤品,避免生食:部分蔬菜(如芹菜、生菜)生食钾含量较高,煮熟后钾含量下降,建议血透患者优先选择熟制蔬菜
三、关键辅助措施:治疗配合与日常监测减少钾蓄积
饮食控制为基础,配合透析治疗与日常监测可进一步降低高钾血症风险
(一)确保透析充分性并定期评估其效果
血透病人要按照医嘱做透析,不能随便改变透析次数(每周三次),或者缩短透析时间(每次四小时),透析不彻底就会造成钾离子没法被清除掉,时间久了就容易得高钾血症,而且最好每隔三个月做一次透析充分性检查(像KTV值检测),如果发觉透析效果变差,就要赶紧找医生商量,看是不是该换透析器或者调整透析液里的钾含量。另外血透患者要保护好自己的血管通路(内瘘、导管),避免血管通路堵塞、感染,保证透析时血流量充足,如果血流量不足,会影响钾离子的排出,导致高钾风险增加。
(二)谨慎用药,规避“保钾”风险
部分药物影响钾离子排出,血透患者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身份,避免使用保钾药物:常见保钾药物:螺内酯(利尿剂)、氨苯蝶啶(利尿剂)、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ARB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等,如果是因为高血压、心衰之类的疾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医生会根据血钾的高低来调整药物的用量,并且要密切观察血钾;避免自行用药:感冒、拉肚子的时候,不能自己随便吃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含钾的维生素补充剂(复合维生素片),这些药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或者直接多吃钾,要按照医生的指导,选低钾、对肾友好的药。
高钾血症虽是血透患者常见并发症,但只要我们做到“科学饮食控钾、规范透析排钾、日常监测防钾”,就能有效降低高钾风险,保证透析安全,提高生活质量。血透患者及其家属应重视高钾血症的预防,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定期与医生、营养师沟通,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让“高钾危机”远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