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丽梅  单位:泸州市古蔺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1992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尽管不危及生命,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困扰,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作为泌尿外科护理专业人员,了解其日常管理方法,对提升患者依从性和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膀胱过度活动症

什么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突发强烈尿意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伴随尿频、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属于功能性障碍,而非由感染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其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评估,不依赖实验室检查。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见于各年龄层,尤以中老年女性多发。症状轻重差异较大,轻者仅感不适,重者则可能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包括影响工作效率、睡眠质量及社交活动,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负担,需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干预。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常见诱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调控失衡有关,导致逼尿肌在非排尿阶段出现异常收缩。围绝经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黏膜敏感性增强,也易诱发症状。不规律排尿或经常憋尿,会干扰膀胱的正常适应机制,增加过度活动的风险。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交感神经,也可引起尿频、尿急。高盐高糖饮食、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间接影响膀胱功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重要诱因之一,需引起警惕。

膀胱过度活动症对患者生活的影响。长期的尿急和夜间多次醒来排尿,会显著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下降及工作效率降低。部分患者害怕外出或长时间离开厕所,逐渐减少社交和旅游活动,生活范围日益缩小。对女性患者而言,失禁带来的卫生困扰及异味恐惧,可能削弱其自尊与自信。若未及时干预,患者容易陷入慢性焦虑状态,甚至引发抑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需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并给予及时疏导与支持。

日常管理的关键策略

行为训练与膀胱训练法。行为训练是膀胱过度活动症非药物治疗中的核心手段,尤以膀胱训练法最为常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患者制定固定排尿计划,初始每90分钟排尿一次,再逐渐延长至120分钟、150分钟等,帮助膀胱适应更大容量,从而减少尿急次数。过程中可配合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技巧,缓解尿意冲动。记录排尿日志也是关键,可详细记录每次排尿时间、尿急频率及是否伴有失禁,有助于护理人员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训练节奏,提升干预的个体化效果。

饮食管理与液体摄入。合理的饮食和饮水习惯对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至关重要。应建议患者限制咖啡、茶、碳酸饮料、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这些饮品可能通过刺激膀胱黏膜加重尿意。柑橘类水果、辣椒、番茄制品等也可能诱发症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尿量合理安排饮水时间,避免晚间大量饮水以减少夜尿。每日总饮水量不宜过少,避免因浓缩尿液刺激膀胱反而加重症状。适度摄入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防止便秘,间接缓解膀胱压力。

骨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骨盆底肌锻炼可显著改善膀胱控制能力,尤其适用于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凯格尔运动是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患者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骨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的抑制能力。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识别正确的肌肉群,例如通过“如厕中断排尿”来感知该肌群。推荐每日进行3~4次练习,每次收缩持续5秒,放松5秒,逐渐延长至10秒。持续训练数周后,患者通常可感受到尿意控制能力的提升,进而增强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膀胱过度活动症虽常被忽视,却深刻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的行为训练、饮食调整及骨盆底肌锻炼等日常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体验。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的践行者,需具备专业的指导能力与人文关怀意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实现长期的管理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持续的科普宣传和多学科合作,也将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