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代谢紊乱之一,长期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骨矿代谢紊乱等多种并发症。对于透析患者而言,及时预防与有效管理高磷血症至关重要。本文将讨论透析过程中高磷血症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策略,帮助患者及护理人员了解这一问题,减少其健康风险。
透析过程中高磷血症的形成原因
1.透析患者肾脏功能的丧失
透析患者的肾脏功能显著减退,无法有效排出体内的磷。磷作为一种矿物质,主要通过肾脏进行代谢排泄。当肾功能逐渐衰退,特别是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肾脏的过滤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磷无法及时从体内清除。随着肾脏功能丧失,磷的积累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最终在血液中形成高磷血症。虽然透析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肾脏功能,但其清除磷的效果相对有限,因此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磷控制水平。这使得透析患者更加容易发生高磷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特别关注与管理。
2.不合理饮食导致的磷摄入过多
透析患者的饮食是血磷水平管理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导致高磷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摄入过多富含磷的食物,如奶制品、坚果、加工肉类和某些鱼类等,都会使体内的磷负荷增加。许多加工食品中还含有磷添加剂,这些人工合成的磷盐会被迅速吸收,增加体内磷的浓度,且其生物利用度通常高于天然食物中的磷。长期不合理的饮食不仅加剧了血磷的升高,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和骨矿代谢异常。透析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过量摄入高磷食物。
3.透析过程中的磷清除效率低
透析过程中,磷的清除效率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磷水平。由于透析的滤过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透析方式和透析时间会显著影响磷的去除效果。血液透析的时间较短且透析膜的透过性较低,可能无法有效清除体内过多的磷,尤其是使用低效透析膜的患者,磷清除效果更为不理想。患者的体液量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也会影响磷的去除。由于透析的磷清除效率有限,往往不能维持长期稳定的血磷水平,这需要通过调整透析方案、透析时间或透析膜类型等手段来提高磷的清除效率。
高磷血症的预防策略
1.饮食控制与磷结合剂的应用
透析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的磷摄入,避免过量摄入富含磷的食物。饮食中应限制奶制品、坚果、豆制品及加工食品等磷含量高的食物,提倡以低磷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等。磷结合剂在透析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药物能够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减少磷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磷浓度。常用的磷结合剂包括钙盐类、铝盐类及铁盐类药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这些药物。
2.定期监测血磷水平
高磷血症的有效预防依赖于定期监测血磷水平。透析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尤其是血磷和钙磷乘积的检查。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磷浓度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监测,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磷水平,调整透析计划、饮食方案以及药物使用。监测钙磷乘积对于评估骨矿代谢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钙磷乘积过高会增加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3.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与透析时间
透析患者的透析方式与透析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血磷的清除效率。常见的透析方式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前者清除效率较高,但透析时间较短;后者清除效率较低,但可以延长透析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并合理安排透析时间,以确保磷的有效清除。一些新型高效透析膜也可用于提高磷的清除效率,透析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此类技术以进一步控制血磷水平。
结语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代谢异常,若不及时控制,会带来诸如骨矿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透析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血磷水平的监测和管理。通过科学饮食控制、合理使用磷结合剂、定期检测血磷水平以及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磷血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