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春英  单位:桂平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4
34

毒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更为常见。每年全球范围内,因蛇咬伤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万人,其中不乏因缺乏科学急救知识而延误治疗的情况。因此,了解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和应对策略,对于提高自救能力、减少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毒蛇咬伤的严重性 

毒蛇咬伤通常发生在人们在野外活动时,如徒步、采药、农业劳动等。一旦被毒蛇咬伤,毒液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抽搐)、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毒蛇咬伤的急救措施 

1. 保持冷静,避免奔跑

被毒蛇咬伤后,首要任务是保持冷静,避免奔跑或剧烈运动,因为这会加速血液循环,使毒液更快扩散到全身。同时,应尽量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以减缓毒液的吸收。

2. 结扎伤口近心端

在咬伤部位的近心端(即靠近心脏的一侧),用弹性绷带或布条进行结扎,以阻止毒液向心脏方向扩散。结扎的力度要适中,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隔15分钟放松1-2分钟,以防止肢体组织坏死。

3. 清洗伤口

用清水、冷开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以去除表面的毒液。

4. 挤压排毒

在结扎后,轻轻挤压伤口周围,促使毒液排出。挤压时应从远端向近端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管破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无菌注射器抽出部分毒液,但注意不要用口腔直接吸吮,以免将毒液吸入体内。

5. 尽快就医

无论采取何种自救措施,都应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抗蛇毒血清治疗能力的医院。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并将蛇的特征(如颜色、花纹、大小等)告知医生,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的使用

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旦确诊为毒蛇咬伤,应立即使用抗蛇毒血清。血清应在咬伤后24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超过这个时间,治疗效果会明显下降。

预防蛇咬伤的方法 

1. 了解蛇类知识

了解常见毒蛇的特征和习性,有助于在野外活动中避免与蛇接触。例如,响尾蛇具有明显的三角形头部和热感应坑,而水蛇和鼠蛇则无毒。

2. 穿着合适的衣物

在野外活动时,应穿着长袖、长裤、高帮靴等防护性较强的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蛇咬的风险。

3. 注意环境安全

在行走或工作时,应选择光线充足、视野开阔的路径,避免在草丛、岩石缝隙等隐蔽处行走。夜间活动时,应携带手电筒,避免在黑暗中行走。

4. 避免惊动蛇类

在发现蛇类时,应保持距离,不要试图捕捉或驱赶它们。蛇类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感到威胁时才会反击。

总结

当遭遇毒蛇咬伤时,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惊慌会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素更快扩散。应立即停止肢体活动,避免奔跑或剧烈运动。正确的自救步骤包括:首先辨认蛇类特征(但不要刻意捕捉),用手机拍摄蛇的外形有助于医生判断毒液类型;其次去除患处束缚物如戒指、手镯等,防止肿胀后造成二次伤害;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但切忌用嘴吸吮毒液。及时就医是救治的关键环节。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伤肢低于心脏位置,记录咬伤时间及初期症状变化。医疗机构会根据蛇种类型选用特异性抗蛇毒血清,并配合抗生素治疗、破伤风预防等综合处置。有研究表明,在黄金1小时内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降低70%以上。户外活动时应穿戴高帮靴和厚质长裤,避免徒手翻动石块或枯木。据统计,80%的咬伤发生在踝关节以下,恰当的着装能有效预防。清除居民区周边的杂草、堵塞鼠洞可减少蛇类的栖息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科普教育,通过社区讲座、新媒体传播等途径,让公众了解本地区常见毒蛇的生态习性——如眼镜蛇常在白天活动,蝮蛇则偏好晨昏时段。林业部门定期发布的蛇类活动预警也值得关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