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是关注健康的重要方式,其中免疫指标如同健康密码,关乎身体免疫力与疾病风险。了解如何看懂这些指标,对预防疾病意义重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免疫指标背后的健康奥秘。
常见免疫指标及意义
免疫球蛋白(Ig)。免疫球蛋白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主要有五类。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约占75%-80%。亲和力高,能中和毒素、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其升高见于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可见于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分泌型存在于外分泌液中,是黏膜局部抗感染主要抗体,能阻止病原体黏附。升高常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降低与免疫缺陷有关。
IgM: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感染早期迅速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但持续高水平可能提示病情迁延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IgD:含量低,功能与B细胞分化发育有关,在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有变化。
-IgE:主要由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产生,亲细胞,可引发Ⅰ型超敏反应,升高提示过敏体质或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时也可升高。
补体。补体是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包括C3、C4、CH50等。
C3:含量最多,在两条激活途径中均重要,降低见于先天性缺乏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升高可见于急性炎症等。
C4:在经典激活途径中作用关键,降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可能消耗性降低。
CH50:反映补体经典途径活性,降低提示经典途径成分缺陷,升高与急性炎症等有关。
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等,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CD3⁺:代表总T细胞,其数量和功能反映T细胞总体免疫状态,减少可能提示免疫功能低下。
CD4⁺:辅助性T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等,减少见于艾滋病等,过敏性疾病中可能相对增多。
CD8⁺:抑制性T细胞,抑制免疫应答,升高可见于病毒感染等,降低与免疫缺陷有关,CD4⁺/CD8⁺比值失衡提示免疫系统紊乱。
影响免疫指标的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影响免疫指标。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指标较低且随年龄变化,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指标有改变。女性妊娠期免疫指标有波动。不同种族正常参考范围有差异。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危害免疫指标。吸烟损害呼吸道黏膜和免疫细胞功能,过度饮酒影响免疫系统代谢,长期熬夜扰乱生物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也会削弱免疫系统,引起指标变化。
疾病因素。疾病是免疫指标变化的重要原因。感染时,免疫球蛋白、补体、T细胞亚群等会变化,如细菌感染IgG、IgM可能升高,补体可能降低;病毒感染IgM常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多种指标明显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也会影响免疫指标,导致免疫球蛋白异常、T细胞功能受损。
如何正确看待免疫指标异常
结合临床症状。免疫指标异常不一定患病,需结合症状判断。如单纯IgE轻度升高无过敏症状,可能只是过敏倾向;若有咳嗽、喘息等症状,需进一步检查。补体C3、C4轻度降低无不适,可能是生理波动,若有关节痛等症状,要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
动态观察。免疫指标异常有时需动态观察。感染恢复期指标可能逐渐正常,初次异常后复查正常且无症状,通常无须担心。但持续异常或加重,需深入检查,如CD4⁺/CD8⁺比值持续降低伴体重下降等症状,要怀疑免疫缺陷性疾病。
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免疫指标复杂,患者难以自行解读。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分析。如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结合多方面检查,复杂情况可能需多学科会诊,患者不应自行解读或用药。
体检中的免疫指标是健康的重要指标,正确解读需考虑多种因素,结合症状动态观察,必要时依靠专业医生。如此才能准确把握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风险,守护免疫系统,保障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