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雪营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8
521

妊娠高血压,是孕期女性中常见且需高度关注的一种疾病,因其对母婴安全存在显著威胁,成为产科领域重要的研究和防控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妇产科专业指南,妊娠高血压不仅影响孕妇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早产等严重后果。那么,妊娠高血压到底是什么?孕期如何科学应对?本文将为你详细解读。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Hypertensivedisordersofpregnancy,HDP)泛指妊娠期间出现的血压升高状况,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先兆子痫)和子痫等多种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孕期血压持续升高,且常伴有器官功能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约占孕妇总数的5%~10%。尽管这个比例不算高,但由于其可能导致母婴重症,及早识别和有效管理非常关键。

妊娠高血压的分类与病因

根据国际权威指南,妊娠高血压主要分为三类:

1.妊娠期高血压:孕20周后新发的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无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

2.子痫前期(先兆子痫):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伴蛋白尿,或伴有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受损、脑症状等多系统表现。

3.子痫:先兆子痫基础上出现癫痫样发作,是妊娠高血压最严重的形式。

妊娠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医学研究认为,主要涉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胎盘发育异常。妊娠期间,胎盘释放的多种因子影响母体血管功能,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谁是高危人群

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指南,以下人群属于妊娠高血压的高风险群体:首次妊娠或多胎妊娠;既往有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病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肥胖(BMI≥30);年龄较大(35岁及以上);家族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史。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与诊断

妊娠高血压的症状多样,初期可无明显不适,常通过产检发现血压升高。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头痛;视力模糊或闪光感;右上腹痛或肋骨下疼痛;突然浮肿,尤其是手、脚;恶心、呕吐。

确诊依赖于血压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孕20周后,血压持续≥140/90mmHg为高血压,伴有尿蛋白或器官功能异常提示先兆子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胎儿监测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妊娠高血压可导致母体多器官受损,如肝肾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严重时出现子痫发作,甚至导致孕妇死亡。对胎儿而言,因胎盘血流受限,可能出现胎儿宫内发育受限(IUGR)、胎儿缺氧、早产甚至死胎。此外,妊娠高血压孕妇在产后也更易发展为慢性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防治策略:科学管理是关键

1.孕前及孕早期管理

孕前检查应全面评估高血压风险。指南推荐高危孕妇进行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先兆子痫,孕早期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

2.日常生活干预

合理膳食,控制盐摄入,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摄入,戒烟戒酒,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规律监测血压和尿蛋白是自我管理的重要部分。

3.药物治疗

根据ACOG及中国妊娠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160/110mmHg时需及时用药降压,常用药物包括拉贝洛尔、甲基多巴、硝苯地平等,因其安全性较高。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如ACE抑制剂。治疗应个体化,严格监测母胎安全。

4.严重病例管理

重度妊娠高血压或伴器官损害者,通常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血压、肝肾功能、胎心率等。严重病例可能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专家支招:孕期如何科学应对妊娠高血压

1.自我监测与及时就医

孕妇应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定期记录血压数值及身体异常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配合医生治疗

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3.心理调适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和压力,积极参与孕期健康教育。

4.产后随访

产后继续监测血压,预防高血压的长期发展,促进母体恢复。

总结

妊娠高血压是一种复杂且潜在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孕妇和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及时识别风险,科学管理,就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孕期安全。通过规范产检、合理生活干预和科学用药,每位孕妈都能安心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诞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