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手疼”主要是指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三个月内可能会出现的,以我国新发病250万患者情况来看,其中30%会出现肩手部剧痛甚至紫黯如茄子,在抬手的那一瞬间疼痛迎来顶点。
很多患者怀疑自己可能会因这种疼痛迎来上肢的瘫痪,但实际上这种疾病在医学界则称之为“肩手综合征”,现阶段也被中西医联手攻破,不必过于担心,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究竟什么是肩手综合征?会导致瘫痪吗?
肩手综合征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它主要是剧烈的疼痛导致的活动受限,然后伴随着非凹陷性水肿和体温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会导致直接瘫痪,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进行治疗和康复,很可能会由普通的中枢神经损伤引发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转变为肌肉萎缩,最后则会有后遗症出现,导致不可逆转的功能丧失,形成“爪形手”畸形。
所以如果是初期出现的,只是患肢微循环障碍和炎性介质堆积导致的剧烈疼痛,并不是出现瘫痪,但如果没有良好应对,就很容易因肌肉容积减少和萎缩进一步迎来后遗症,因此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极为重要的,而中西结合也是一种集各家之长的有效治疗措施。
中西医联手破解肩手疼的妙方是什么?
1.现代医学方案。现代医学由于充分认识到这种肩手疼过程中的神经问题,因此聚焦于神经调节和物理干预,在急性期的时候直接采用心脏神经节阻滞术和药物利多卡因干预疼痛,然后再结合康复训练,大量研究指出确实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另一方面则采取物理治疗,通过力学和交替冷热疗法对水肿状况进行干预,快速清除代谢废物。
西医疗法的优势在于快速让患者缓解所面临的剧痛,但是早期输液可能会导致患肢水肿风险增加,而在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后,则可以进一步在疼痛抑制和水肿治疗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另一方面,肩手综合征分为三期:①Ⅰ期是急性水肿期,主要采取的是保护型策略,密切关注疾病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因此在关注疼痛的同时,还会要求患者采取平卧位和坐位等姿态要求,比如患肩垫高15°或前臂托维持肘关节屈曲80°,这些都是有效避免疾病进展的措施。只需要注重不刺激和促回流即可,不需要额外进行治疗。②Ⅱ期是肌肉萎缩期,此时会注重帮助防畸形,进行主动训练,比如Bobath握手训练。③Ⅲ期则已经步入后遗症期,腕手矫形器的定制和斜面磨砂板训练是主要方法。
2.传统中医方案。在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中医辨证更注重通络活血,解决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病机问题,首先可采用长圆针法进行肩关节经筋结点松解,这是能够大幅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有效方法。另外,外治法采用中药熏洗,使用药物如川芎、桂枝、伸筋草等,以蒸气透过毛孔,也能协助现代医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此外,还可采用活血化瘀药粉进行穴位敷贴,通过穴位刺激进一步加强效果,实际上,通过中西医协调,基本可以使患者在关节活动时处于无痛状态,解决了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关节的难题。
中西医联手能完全解决“肩手疼”问题吗?
很多患者认为整个治疗过程都是缓解疼痛为主,因此怀疑只是治标,不是治本,担心未来还会出现肩部活动受限。实际上,中西医联手是注重全周期康复管理,其中认识到疼痛是导致肌肉萎缩和进一步严重问题的重要病因,因此整个治疗流程会重视缓解疼痛,但同时也会进行其他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认为,约有78.3%的早期干预患者可以恢复生活基本自理,因此如果只是处于“肩手疼”的初级阶段,只要遵循医嘱,就不必担心瘫痪。但是Ⅲ期干预者手功能恢复率不足20%,因此也要注意,症状出现就要立即就医并配合医生采取相应中西医疗法,千万不要认为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