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谌生兰  单位: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306

水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组织间隙内液体异常积聚。面对水肿,患者及医生常面临一个困惑:究竟应该先查肾脏功能,还是先排查风湿免疫疾病?实际上,判断的关键在于水肿出现的部位,因为不同部位的水肿往往反映着不同的病理机制。本文将围绕“水肿先查肾还是先查风湿”的问题,结合具体部位的特点,详细解析水肿的临床判断路径和诊疗思路,帮助读者科学理解水肿的鉴别诊断。

水肿的基本类型与发病机制

肾性水肿。肾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通过尿液大量丢失,医学上称为蛋白尿。白蛋白在血浆中起着维持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时,血液中的液体无法被有效“吸回”血管内,导致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肾性水肿最早常见于眼睑,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这是因为眼睑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液体最易积聚。此外,患者常逐渐出现下肢和腹部水肿,严重时可能引发腹水和胸腔积液,影响正常生活和呼吸功能。

风湿性水肿。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的水肿主要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升高使得血浆成分,尤其是液体和蛋白质更容易从血管内渗出,积聚在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同时,某些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侵犯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水肿。此类水肿常伴有关节肿痛、晨僵、皮肤红斑、发热等症状,反映的是全身炎症和免疫异常的表现。

其他原因。除了肾脏和风湿性疾病,心衰、肝硬化和淋巴回流阻塞等疾病也常引起水肿。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静脉压升高,液体被压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表现为双下肢水肿,甚至腹水。肝硬化患者因肝合成功能下降,白蛋白合成减少,加之门静脉高压,液体积聚于腹腔和四肢。淋巴系统阻塞则妨碍组织液回流,导致局部淋巴水肿,常见于肢体肿胀,皮肤紧绷厚重。综合判断需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

关键部位判断与检查策略

眼睑及面部水肿。眼睑是水肿最先出现的典型部位之一,主要因为其皮肤薄且毛细血管丰富,液体容易积聚。当血浆中白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下降时,液体迅速渗出血管,聚集在眼睑组织,形成明显的浮肿。肾病综合征常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是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重要信号。发现此类水肿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含量,同时评估肾功能指标如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判断肾脏是否受损。

关节及皮下水肿。关节周围和皮下组织的水肿通常与风湿免疫疾病有关,尤其是当水肿伴有关节红肿、疼痛及晨僵时更需警惕风湿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液体渗出血管外。为明确诊断,医生会安排血液中的免疫相关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这些指标有助判断自身免疫反应是否活跃。

下肢及全身性水肿。下肢水肿是最常见的水肿类型,原因复杂,包括肾脏疾病、心力衰竭、肝硬化和风湿免疫疾病等。全身性水肿表现为体表多部位肿胀,有时伴腹水和胸腔积液。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若伴随大量蛋白尿和血浆白蛋白降低,肾病可能性较大;若伴有发热、关节疼痛及免疫指标阳性,则提示风湿免疫疾病的可能。辅助检查对病因判断十分关键。

水肿的病因复杂多样,肾脏疾病和风湿免疫疾病是常见的两个重要来源。通过观察水肿发生的具体部位,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眼睑水肿多提示肾功能异常,应优先检查肾脏相关指标;关节及皮下水肿伴随炎症症状时,应重点排查风湿免疫疾病。下肢及全身性水肿则需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精准定位和合理检查策略,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针对性治疗,提升诊疗效率,保障患者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