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超  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4
1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常需要长期居家吸氧,这是改善缺氧、延缓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但很多患者不知道,吸氧操作若不规范,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肺部损伤,甚至诱发呼吸衰竭。掌握正确的吸氧方法,才能让救命氧真正发挥作用。

吸氧不当为何会伤肺

慢阻肺患者的肺部已存在不可逆的气流受限,长期缺氧会损伤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而规范吸氧能提高血液氧浓度,缓解缺氧导致的不适。但人体呼吸调节有其自身规律,呼吸中枢会根据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动调节呼吸节奏。

当吸氧浓度过高时,身体会错误判断缺氧问题已解决,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被抑制,呼吸变得又慢又浅。这直接导致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逐渐在血液中蓄积。轻度二氧化碳潴留会引起头痛、乏力,严重时会导致意识模糊,甚至诱发肺性脑病。

未经湿化的氧气进入呼吸道,会带走气道黏膜的水分,导致黏膜干燥、分泌物变稠,形成痰栓阻塞气道。频繁中断吸氧则会让血氧浓度反复波动,肺部在反复的缺氧刺激中加速功能衰退。

最易犯的吸氧误区

1.盲目追求高氧浓度

有些患者觉得氧气流量调得越大,缺氧改善越快,于是擅自将氧流量从1升/分钟调至3-4升/分钟。但慢阻肺患者需要的是低流量持续供氧,通常氧流量需控制在1-2升/分钟。高流量吸氧会快速抑制呼吸中枢,临床中不少患者因此出现二氧化碳潴留,不得不紧急就医。

2.症状缓解后擅自停氧

部分患者吸氧后胸闷、气短症状减轻,就自行停止吸氧,等到症状再次出现才重新开始。这种间断性吸氧无法维持稳定的血氧水平,会导致肺功能持续下降。实际上,慢阻肺患者每天吸氧时间应保证15小时以上,尤其是夜间睡眠时,缺氧会更明显,必须持续吸氧。

3.忽视湿化装置清洁

氧气从钢瓶或制氧机输出时非常干燥,必须通过装灭菌蒸馏水的湿化瓶湿润后才能吸入。有些患者图省事不装湿化瓶,或湿化水几天不更换,干燥的氧气会损伤气道黏膜,污染的湿化水还可能滋生细菌,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4.吸氧时紧闭门窗

为防止氧气浪费,有些患者吸氧时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随着呼吸作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反而会加重呼吸负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正确的居家吸氧要点

1.控制氧流量和时间是核心原则

必须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设置氧流量,一般维持在1-2升/分钟,切勿自行调整。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可采用“白天间断、夜间持续”的方式:白天每吸氧1-2小时,休息10-15分钟。夜间则持续吸氧,避免睡眠时缺氧加重。建议使用带计时功能的制氧机,准确记录吸氧时长。

2.做好湿化和清洁是基础保障

湿化瓶内装入1/3-1/2的灭菌蒸馏水,每天更换一次,换水时注意手部卫生。每周用白醋浸泡湿化瓶消毒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吸氧管每周更换1-2次,若发现管内有分泌物污染,应立即更换。日常观察痰液性状,若痰液变得黏稠难以咳出,可能是湿化不足,需检查湿化装置是否正常。

3.监测血氧和症状是安全底线

准备家用血氧仪,每天早、中、晚各测一次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即可。测量时保持手部温暖,避免因手部寒冷导致结果偏差。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出现头痛、烦躁、睡眠中憋醒等情况,需及时联系医生。

居家护理的其他关键措施

每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左手放腹部、右手放胸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鼓起、胸部不动。呼气时用嘴巴缓慢呼出,同时收紧腹部,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这种训练能增强膈肌力量,提高呼吸效率,让吸氧效果更好。

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充足的水分能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痰液黏稠时,家人可将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每次5-10分钟,帮助痰液松动排出。

结论

慢阻肺居家吸氧是长期治疗过程,规范操作比多吸氧更重要。氧气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合适才好。只有按医生指导控制流量、保证时间、做好护理,才能让吸氧真正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避免救命氧变成伤肺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