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凤  单位:中江县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1661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研究证实,绝大多数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可防可控”的特点,只要通过规范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大多数宫颈癌可以在癌前病变阶段就被发现和阻断。近年来,TCT联合高危HPV检测成为临床筛查宫颈癌的核心手段,为预防和控制宫颈癌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将从宫颈癌的发生机制入手,系统介绍TCT和高危HPV检测的原理与意义,帮助广大女性正确认识筛查的重要性,提升早筛早治的意识。

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与高危HPV的关系

宫颈癌多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逐渐发展而来,是一个从低级别病变到高级别病变再到浸润癌的渐进过程,通常可持续数年甚至十年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高危型HPV感染起着决定性作用。HPV是一种嗜上皮细胞的DNA病毒,目前已发现超过200种亚型,其中约有14种属于高危型,如HPV16、HPV18、HPV31等。这些高危型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进入宫颈上皮细胞后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异常增殖,若持续感染,最终可能导致癌变。

虽然HPV感染非常普遍,尤其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但大多数感染可在1至2年内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仅有少部分人群会发生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CIN和宫颈癌。因此,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持续性感染,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环节。高危HPV的检测能有效发现隐性感染者和早期病变人群,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TCT和高危HPV检测的筛查价值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常用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细胞,利用液基技术制片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异常。TCT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炎症、感染等均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示宫颈细胞是否发生形态学异常,是发现CIN甚至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而高危HPV检测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宫颈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高危型HPV DNA片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与TCT不同的是,HPV检测主要从病因学角度出发,可以在细胞变化发生之前就发现潜在的风险个体。尤其对于TCT结果正常但高危HPV阳性的女性,临床可以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或宫颈活检,以便尽早发现隐匿性病变。

临床研究表明,TCT联合高危HPV检测可显著提升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和筛查的准确性。TCT主要评估细胞形态学变化,适合发现已有病变,而HPV检测则更敏感于发现潜在病因,两者互为补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在宫颈癌筛查策略中,对于30岁及以上女性推荐进行TCT+HPV联合筛查,每3至5年一次,能大幅降低漏诊风险。

如何正确理解筛查结果与后续处理

宫颈癌筛查的目的是发现无症状阶段的病变,因此对于筛查结果的正确理解和应对同样重要。若TCT与HPV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宫颈健康,建议定期复查即可;若TCT结果为异常但HPV阴性,提示可能为一过性炎症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复查或做进一步观察;若HPV阳性但TCT无异常,尤其是感染HPV16、18型者,则应尽早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以明确是否存在CIN。

对于确诊的CINⅠ级多可自愈,仅需观察随访;CINⅡ级或Ⅲ级则需采取物理治疗如冷冻、电灼、LEEP刀等手段进行干预,以防进展为浸润癌。总之,发现异常并不等于癌症,通过规范诊疗可以有效阻断发展路径,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女性朋友不应因为筛查结果异常而过度担忧,更不能因害怕检查结果而回避筛查。

同时,HPV疫苗的接种也是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有效策略。接种疫苗后可以显著降低HPV感染率,减少宫颈病变发生。目前我国已批准多种HPV疫苗上市,适用于9至45岁女性,越早接种效果越好。即使已接种疫苗,也不能替代定期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覆盖所有高危型病毒,仍可能存在感染与病变风险。

结语

宫颈癌是目前少数可以通过规范筛查和干预手段大幅预防和控制的恶性肿瘤之一。TCT和高危HPV检测的联合应用,已成为现代宫颈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定期筛查、科学解读结果、积极干预处理以及疫苗接种的综合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位女性都应重视自身健康,建立定期筛查意识,从源头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