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凤  单位:北流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726

肝胆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与解毒器官,一旦因疾病需要接受手术,术后的身体状态会经历复杂的修复过程。此时,科学规范的护理不仅能减轻痛苦,更能为机体康复按下加速键。掌握以下五个关键护理要点,能让你在术后恢复之路上少走弯路。

饮食调理:给肝脏减负的营养策略

术后初期,肠胃功能因麻醉和手术刺激处于抑制状态,此时盲目进食可能引发腹胀、恶心等不适。一般来说,肛门排气是肠胃功能恢复的信号灯,在此之前应严格遵循医嘱禁食,可通过少量饮水湿润口腔。当排气后,饮食需从流质食物逐步过渡,比如先喝清淡的米汤、蔬菜汁,这类食物既能补充水分,又不会给肝胆带来代谢负担。

随着身体恢复,饮食结构要注重“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黄金搭配。像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能为肝细胞修复提供建筑材料;新鲜的西兰花、胡萝卜、橙子等蔬果,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可促进胆汁正常分泌与排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要坚决忌口,因为过量脂肪会迫使肝脏分泌更多胆汁,加重其工作负荷,甚至可能诱发胆管痉挛。此外,每餐七八分饱为宜,避免暴饮暴食让肝胆过度劳累。

活动管理:动静结合的康复智慧

很多人误以为术后卧床静养才是养身体,其实这种观念存在误区。长期卧床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肠蠕动减慢,还可能增加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微创手术因为创伤小、疼痛轻,所以6~12小时就可以在医务人员协助下先坐起、床边站立,随后缓慢行走。传统开腹手术因切口大、疼痛明显,术后24~48小时,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初次下床需在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下以防跌倒,在病房缓慢行走,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活动量需根据自身感受循序渐进,初期每次活动10~15分钟,每天2~3次,之后可逐渐延长时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尤其是涉及腹部用力的动作,以防拉扯伤口。日常活动中,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晨间或傍晚进行轻柔的散步,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调节身心状态,对康复大有益处。

伤口护理:守护身体防线的细节之道

手术伤口是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重要防线,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护理的核心。出院后,要定期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若发现敷料被渗液浸湿,应及时更换。洗澡时,建议采用擦浴的方式,避免伤口直接接触自来水,以防细菌感染。若伤口愈合良好,拆线后1~2天可正常淋浴,但不要用力揉搓伤口部位。

对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腹部通常只有几个小孔,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传统开腹手术的伤口较长,恢复期间更要注意保护,避免衣物摩擦。一旦伤口出现异常疼痛、分泌物增多或有异味,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涂抹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过敏反应。

心理调适:为康复注入心灵能量

肝胆手术带来的不仅是身体创伤,还可能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术后身体的疼痛、对疾病复发的担忧、生活习惯的改变,都可能让人陷入负面情绪。而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延缓康复进程。

家属要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亲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如果出现严重的情绪低落、失眠等情况,不要犹豫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并发症监测:筑牢健康的预警防线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肝胆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处理至关重要。发热是常见的预警信号之一,若术后体温持续超过38.5℃,或退热后再次升高,可能是感染的表现,需及时就医查明原因。黄疸也是需要警惕的症状,当发现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应立即就诊,这可能提示胆管梗阻等问题。

若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更要争分夺秒就医,这些可能是术后出血或消化道并发症的征兆。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B超等项目,能让医生及时掌握身体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养成记录身体状况的习惯,如每日体温、饮食量、排便情况等,有助于在复查时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

肝胆手术后的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持久战,每个护理环节都环环相扣。从饮食的精心调配、活动的科学规划、伤口的细致呵护、心理的积极调适,再到并发症的严密监测,做好这五个关键点,就能为身体康复搭建起坚实的保护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