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的准妈妈们常会发现,原本合脚的鞋子变紧,按压小腿有凹陷且难恢复,这便是孕期水肿在“捣乱”。它究竟是正常生理现象,还是藏着健康隐患?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孕期水肿的常见表现与形成原因
常见表现
孕期水肿通常在孕中晚期,尤其是孕28周后更明显。它多出现在下肢,像脚踝、小腿、足部等,严重时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眼睑、面部。这种水肿一般对称,两只脚或两条腿同时出现,按压水肿部位会有明显凹陷,且凹陷恢复缓慢。
形成原因
激素变化:怀孕后,雌激素和醛固酮分泌量显著增加。雌激素促使水分和盐分在身体组织中潴留,醛固酮让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进而导致水钠潴留,引发水肿。
子宫压迫血管: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不断增大,会压迫下腔静脉和盆腔静脉。下腔静脉是下肢血液回流心脏的重要通道,被压迫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升高,血液中的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造成下肢水肿。
血容量增加:孕期血容量比孕前增加约40% - 50%,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分娩需要。血容量增加的同时,血浆蛋白浓度相对降低,血液中的水分更容易渗入组织间隙,引发水肿。
二、多数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孕期水肿是身体为适应妊娠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
生理调节机制
身体的这些变化其实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孕期胎儿的生长和发育。例如,血容量增加可以为胎儿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激素变化有助于维持妊娠的稳定。虽然这些变化会带来水肿等不适,但一般在产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日常观察要点
对于这种正常的孕期水肿,准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但要注意观察水肿的程度和变化情况。如果水肿只是轻微的下肢水肿,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抬高双腿、减少久坐久站等,水肿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三、小部分情况
虽然多数孕期水肿是正常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水肿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当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血管痉挛会导致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水和钠的排出减少,从而引起水肿。这种水肿往往发展迅速,可能短期内就会从下肢蔓延至全身,同时还会伴有血压升高、蛋白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子痫、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危及母婴生命。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负责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如果孕妇本身患有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功能受损,排水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钠潴留,出现水肿。这种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眼睑和面部,然后逐渐向下蔓延至全身,同时可能伴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
心脏是人体的“泵血机器”,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如果孕妇患有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功能不全,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就会导致静脉压升高,血液中的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这种水肿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同时可能伴有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
四、应对孕期水肿有妙招
适当休息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隔一段时间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将双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水肿。晚上睡觉时,也可以在脚下垫一个枕头,让双脚保持抬高的姿势。
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的摄入,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6克,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咸菜、腌肉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左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
穿着舒适
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穿着过紧的袜子和裤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结语
孕期水肿大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准妈妈们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水肿突然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确保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