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艳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6
518

骨科疾病或术后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但并非只能卧床静养。科学的功能锻炼能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度,甚至缩短康复周期。然而,居家锻炼若方法不当,可能加重损伤。本文结合临床指南与康复案例,为骨科患者提供一套安全、有效的居家锻炼方案。

锻炼前必知的四大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骨折或术后初期,关节和肌肉处于脆弱状态。例如,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1周内仅需进行脚趾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低强度训练,每次10秒,重复10次,每日3组。随着愈合进展,逐步增加髋关节屈伸、直腿抬高(抬高10-20厘米,保持5秒)等动作。切勿因急于求成而强行拉伸或负重。

动静结合,主动为主。功能锻炼需兼顾“静”与“动”。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如绷紧大腿前侧肌肉)为主,避免关节活动;中期逐步过渡到关节主动屈伸(如膝关节屈曲至疼痛阈值);后期可借助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被动活动(如家人辅助屈伸关节)仅适用于关节僵硬严重者,且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

个性化定制,精准施策。不同部位的损伤需针对性锻炼:

上肢骨折(如肱骨干骨折):术后2周可进行握拳、腕关节旋转、肩部“爬墙”训练,逐步恢复手部抓握和肩部外展功能。下肢骨折(如股骨干骨折):早期以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促进血液循环,中期尝试坐位屈膝、站立平衡训练,后期逐步过渡到扶拐行走。脊柱损伤:平板支撑、五点支撑法(仰卧位用头、双肘、双脚支撑抬臀)可增强腰背肌力量,但需避免弯腰或扭转动作。

安全第一,规避风险。环境安全:选择防滑地面,移除障碍物,避免跌倒。动作规范:如深蹲时膝盖不超过脚尖,防止膝关节压力过大。禁忌警示:骨折未愈合时禁止负重;关节置换术后避免盘腿、跷二郎腿;颈椎病急性期慎用旋转头部动作。

分阶段居家锻炼方案

阶段一:术后1-2周(炎症消退期)

目标:减轻肿胀、预防肌肉萎缩。

方法:肌肉收缩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大腿前侧绷紧)、踝泵运动(每日300-500次)。关节被动活动。家人辅助轻柔屈伸关节(如膝关节屈曲30°),每日2次,每次5分钟。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预防肺部感染。

阶段二:术后3-6周(骨痂形成期)

目标: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

方法:主动与抗阻训练。弹力带辅助肩外展、肘关节屈伸(如肱骨骨折患者用健侧手辅助患侧肘部弯曲)。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健侧腿支撑,患侧腿轻抬)、坐位抬腿(伸直膝关节抬高10秒)。水中锻炼。若条件允许,游泳或水中行走可减少关节压力,适合膝关节术后患者。

阶段三:术后6周以上(功能重建期)

目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运动耐力。

方法: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如拄拐行走)过渡到全负重,逐步增加步行距离和时间。协调性训练。上下楼梯(健侧腿先上、患侧腿先下)、原地踏步转身。有氧运动。慢跑、骑自行车(需调整座椅高度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

居家锻炼的“加分项”

营养与辅助工具。饮食:增加蛋白质(鸡蛋、鱼肉)、钙(牛奶、豆腐)和维生素D(晒太阳)摄入,促进骨折愈合。支具使用:膝关节术后佩戴护膝,腰椎损伤者使用腰围,但睡眠时需取下。热敷与按摩:锻炼后用热毛巾敷患处10分钟,配合轻柔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疼痛管理。药物: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避免长期依赖激素类药物。冷敷:急性肿胀期可用冰袋冷敷15分钟,每日2-3次。疼痛信号:若锻炼后疼痛持续超过2小时,需减少强度或咨询医生。

警惕这些常见误区

“静养=不动”: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甚至深静脉血栓。

“疼得越狠,效果越好”: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过度锻炼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模仿他人锻炼”:个体差异大,需根据医生评估制定方案,切勿盲目跟风网络视频。

何时需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停止锻炼并联系医生:

关节红肿、发热,可能提示感染;锻炼后剧烈疼痛或麻木,可能损伤神经;关节活动度突然下降,可能发生异位骨化;跌倒或外伤后,怀疑骨折移位。

骨科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但科学锻炼能让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康复”。记住:每一次规范的屈伸、每一组精准的收缩,都是向健康迈进的坚实步伐。坚持下去,您终将重获行动自由!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