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多数人还在空调房内享受清凉,户外工作者却依旧坚守在烈日下,建筑工人在滚烫的工地上挥汗如雨,环卫工人在灼热的马路上辛勤劳作,交警在暴晒的路口指挥交通……户外工作者们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里,中暑风险会增加,既会导致头晕、恶心和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如何预防中暑自然成为户外工作者们的首要疑惑。市面上的各种琳琅满目的降温神器也因此而广受青睐,冰袖、便携风扇等层出不穷,此类降温神器是否真的如宣传般有效呢?
安全降温神器:这些真的很有用
挂脖风扇。炎炎夏日,挂脖风扇是专门为户外工作者设计的便捷降温设备,采用的是环绕设计,能够直接把凉风送到颈部和脸部等关键部位,借由内部的小风扇,加速空气流动,进而促进汗液蒸发,带走体表热量。这种风扇很轻,不会给我们的肩颈带来过多负担,并且多数配备可调节风速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和个人需求。
降温冰袖。降温冰袖是利用特殊的冷感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含有能吸收并储存人体散发的热量,再缓慢释放的成分,从而保持手臂皮肤的凉爽,若是户外工作者暴露在阳光下,冰袖则可以有效地阻挡紫外线,降低我们皮肤被晒伤的风险,是户外工作者们可以选择的预防中暑的有效道具。
清凉坐垫。清凉坐垫采用凝胶或者冰感材质,能够切实有效地吸收臀部和背部的热量,户外工作者,比如长途火车司机等,若是长时间坐在温度较高且被太阳直晒的座位上,则可以借由清凉坐垫,物理降温,避免因局部闷热导致的不适,且其质地柔软有弹性。
避坑指南:这些道具是定时炸弹
廉价降温背心。部分降温背心为节省成本,采用的是劣质蓄冷材料,降温时效比较短,并且在反复使用后很容易出现泄漏,泄漏的化学蓄冷剂若是接触到皮肤,可能引发过敏或灼伤。更有部分产品的透气性很差,不仅无法散热,还会导致中暑风险增加。
劣质遮阳帽。部分遮阳帽,宣称具备防晒功能与降温功能,然而实际防晒指数通常不达标,根本无法有效地遮挡紫外线,长时间使用仍旧可能会导致使用者脸部、颈部晒伤。同时其内置的简易太阳能板和风扇,在高温暴晒下容易损坏,出现电路短路现象,所以千万要做好辨别。
降温喷雾。使用降温喷雾时,喷出的水珠无法快速蒸发,反而会打湿衣物,导致衣物紧贴皮肤,阻碍热量散发。更严重的是,这类产品可能因密封不严,在高温下内部压力增大,出现爆炸危险。
中暑症状和应急处理
先兆中暑。在出现先兆中暑时,身体便已发出预警信号,户外工作者可能会感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伴有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若是出现此类症状,则需要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位置,解开领口和袖口等束缚物。
轻度中暑。发展到轻度中暑后,不仅先兆中暑的症状会逐渐加重,患者的体温会升高到38℃以上,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度中暑。若发展至重度中暑,患者则可能表现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等症状,伴随体温的剧烈升高,出现意识模糊、抽搐和昏迷等症状,此时便需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快速将患者移至低温环境,用冰水或湿毛巾敷满全身。
防暑降温误区解析
许多人认为大量饮用冷饮能快速解暑,实则会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功能,同时我们也不能在暴晒后立刻冲冷水澡,这很有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
整体而言,高温酷暑是几乎所有户外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大问题,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这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更是高效率完成工作的保障。网上的降暑神器有很多,但并非都有效且安全,所以我们需要科学挑选,所有环节都不能忽视,希望每位户外工作者都可以平安地度过夏日,常伴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