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永娟  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护理部手术室  发布时间:2025-06-17
284

手术室是医院里最神秘也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既期待手术能带来健康,又难免对“开刀”心生恐惧。其实,除了医生的精湛医术,手术室里还有一群“隐形守护者”——护理人员,他们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为手术安全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手术室感染控制中,护理人员那些“看不见的努力”。

手术室感染:不容忽视的“隐形杀手”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皮肤被切开,身体内部与外界直接接触。此时,如果手术室环境、器械或医护人员的手部带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就可能引发感染。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手术室感染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无菌操作:手术室的“金钟罩”

无菌操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严格措施,确保手术过程中不引入任何微生物。这就像给手术室套上一层“金钟罩”,将细菌、病毒等“隐形杀手”挡在外面。无菌操作的核心包括:

环境消毒:手术室每天会进行多次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确保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极低。

器械灭菌:所有手术器械都会经过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浸泡消毒,确保“零细菌”。

人员防护: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必须更换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将自身携带的微生物“锁”在防护服外。

护理人员在无菌操作中的“核心作用”

术前准备:细节决定成败。手术前,护理人员会像“侦探”一样,仔细检查手术室的每一个角落:环境检查,确保手术台、无影灯、器械台等表面一尘不染;器械核对,核对手术器械的数量、种类和灭菌标识,确保万无一失;患者准备,帮助患者清洁手术部位皮肤,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

术中配合:无缝衔接的“无菌接力”。手术中,护理人员是医生的“最佳拍档”,他们通过精准配合,确保无菌操作不中断:器械传递,使用无菌器械托盘,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避免器械接触非无菌区域;伤口保护,用无菌手术巾覆盖手术区域,只暴露切口部位,防止周围环境中的细菌污染;实时监测,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时补充无菌物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处理:守护安全的“最后一公里”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并未结束。他们会:清理器械,将使用过的器械分类清洗、消毒,为下一次手术做好准备;环境消毒,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和空气净化系统;患者护理,帮助患者更换无菌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无菌操作的“幕后英雄”:那些鲜为人知的努力

手卫生:最简单的“防线”。护理人员深知,双手是传播细菌的主要途径。因此,他们会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无菌物品前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这一简单的动作,却是防止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无菌物品管理:精准到“分秒”。无菌物品的保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例如,无菌手套开封后必须在4小时内使用,否则需重新灭菌。护理人员会像“时间管理者”一样,精确记录每一件无菌物品的使用时间,确保安全。

应急处理:快速响应的“灭火队”。如果手术中发生无菌物品掉落、手套破损等意外情况,护理人员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更换无菌物品,迅速更换被污染的物品,确保手术继续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记录事件,详细记录事件经过,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患者应如何配合

手术室感染控制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也至关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参与其中:

术前准备: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清洁手术部位皮肤,避免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

术中配合: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咳嗽或打喷嚏。如果必须咳嗽,请提前告知医护人员,他们会用无菌纱布遮挡切口部位。

术后护理:按照医嘱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如果发现伤口红肿、发热或渗液,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结语: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生命的尊严

    手术室感染控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护理人员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默默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他们或许不是手术台上的“主角”,但却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