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春玲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3
434

溺水是一种致命的紧急情况,每年全球造成大量死亡,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溺水是全球第四大非故意伤害死因。溺水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和大脑缺氧,若未及时急救,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心肺复苏术(CPR)是溺水急救的关键技能,在黄金时间内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本文将介绍溺水急救的正确方法及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溺水急救的基本常识

溺水类型与表现。溺水分为干性溺水和湿性溺水。干性溺水因水进入气道引起喉部痉挛,导致气道堵塞;湿性溺水则是水进入肺部,限制呼吸功能。两者症状相似,常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和意识丧失。

溺水急救反应。溺水导致的缺氧会迅速影响大脑,5分钟内可能造成大脑细胞死亡。因此,及时进行急救,特别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是提高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溺水急救的正确步骤

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首先确保自身安全。如溺水者在水中,避免贸然下水,使用浮具或绳索施救,或呼叫专业救援人员。

呼叫求助。确认溺水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事故地点和伤者情况,确保及时救援。

判断呼吸与心跳。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先清理溺水者口鼻腔污水、污物、分泌物或其他异物,检查其呼吸和心跳。如无反应或不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不应进行控水处理,因控水处理是无效的,且会耽误心肺复苏的时间,甚至有可能使胃内容物误吸到肺部,增加溺水者的死亡风险。

进行有效心肺复苏。体位: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暴露胸部。胸外按压:双手重叠,掌根置于胸骨下半部分,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头部后仰,确保气道畅通,通过口对口方式吹气,观察胸部起伏。根据溺水者年龄和体型调整吹气量。

配合施救。如有其他人在场,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确保急救持续进行。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溺水者恢复意识后的处理。溺水者恢复意识后,立即将其置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或水分再次进入气道,并持续观察其呼吸和意识状态,直到专业救援到达。

心肺复苏要点

心肺复苏术适应证。心肺复苏术适用于溺水、心脏骤停、电击等导致心搏骤停或呼吸暂停的紧急情况。无论成人或儿童,遇到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关键,能维持大脑和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按压深度应为5~6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人工呼吸:为溺水者提供氧气支持,确保气道畅通,每次吹气持续1秒,避免过度吹气。

常见误区。按压深度不足:若按压深度不足,不能有效推动血液循环,无法为大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错误的按压位置:应将手掌放在胸骨下半部分,避免将手放在胸部上方或过高位置。按压姿势不正确:双臂未伸直。

有效心肺复苏的指征。1.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观察到患者胸廓起伏。2.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其位置在喉结旁2厘米处。3.面色、口唇和指甲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4.瞳孔变化,瞳孔由散大变缩小。5.患者出现反应,如手脚活动、眼球活动等。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

1.心肺复苏术培训的必要性。每个人都应掌握心肺复苏术,它是挽救生命的基本技能。无论是家庭成员、教师还是职场工作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在紧急情况下应用,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2.心肺复苏术培训的内容。心肺复苏术培训通常涵盖心肺复苏技巧、溺水急救、儿童与成人心肺复苏术的区别以及AED使用等内容。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确保学员在压力下正确操作。

3.心肺复苏术认证。如红十字会等机构提供心肺复苏术培训和认证,认证后学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熟练实施急救,提升挽救生命的能力。

预防溺水的关键措施

1.防溺水教育。家长和学校应加强防溺水教育,避免儿童单独接近水域,并教会他们游泳和水中自救技能。

2.使用安全设备。游泳时应佩戴救生衣等防护设备,尤其是初学者和未成年人,以减少溺水风险。

3.社会宣传。政府和公益组织应加强心肺复苏术与急救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应急反应能力,帮助应对溺水等紧急情况。

心肺复苏术是应对溺水等紧急情况的关键技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通过普及急救知识和提升公众意识,可以减少溺水等意外造成的伤害和死亡,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保护生命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