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皮肤莫名出现色素沉着,同时伴随持续乏力、血压偏低等症状时,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过度劳累或贫血所致。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表现,其实可能指向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方的一对内分泌腺体,虽体积小巧,却承担着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重要激素的功能。当肾上腺皮质因各种原因受损,激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糖皮质激素缺乏会导致身体能量代谢紊乱,让人总是感到疲惫乏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盐皮质激素不足则会影响体内水盐平衡,导致血压偏低,甚至可能出现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情况。
糖皮质激素缺乏更具特征性的表现是皮肤色素沉着。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会代偿性增多,而ACTH与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结构相似,会促使皮肤黑色素细胞活跃,导致皮肤暴露部位、摩擦部位(如肘部、膝盖、乳晕等)以及黏膜(如牙龈、口唇内侧)出现明显变黑现象,这种“越晒越黑、越磨越黑”的特点往往是疾病的重要信号。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病变主要源于肾上腺本身,如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肾上腺结核、肿瘤破坏等;继发性则多因垂体或下丘脑功能异常,导致ACTH分泌不足,进而影响肾上腺皮质功能。两者在临床表现上略有差异,原发性患者的皮肤色素沉着通常更为明显,而继发性患者可能伴随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的症状,如怕冷、月经紊乱等。
诊断该疾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血液激素检测(如皮质醇、ACTH水平)以及动态功能试验(如ACTH刺激试验)。一旦确诊,治疗原则是激素替代治疗,即通过补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和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模拟人体正常的激素分泌节律,以缓解症状、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创伤等)时,身体对激素的需求会急剧增加,若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表现为高热、呕吐、休克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需随身携带疾病卡片和应急药物,在就医或遭遇紧急情况时及时告知医生自身病情。
日常生活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可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同时要定期复查激素水平,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当身体出现皮肤异常变黑、莫名乏力、血压偏低等“组合症状”时,切勿简单归咎于亚健康状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排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守护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