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静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784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科学规范的居家护理对您的康复和起搏器功能至关重要。出院后,请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一、日常生活:避开干扰,保护伤口

1.设备使用有要求

安全使用的设备:电视机、电热毯、洗衣机、微波炉、冰箱、计算机等日常家电,使用时无需担心,它们不会影响起搏器功能。另外,正常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肺灌注/通气扫描、CT、X线检查、心电图等检查也不会影响起搏器功能。

需保持距离的设备:手机是日常高频使用设备,接听时需用术肢对侧耳朵接听,与起搏器保持15厘米以上距离,且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内。电焊机、电磁炉、磁性治疗设备等,靠近时可能干扰起搏器,使用时需格外留意,保持距离。

绝对远离的设备:高压电设备、大型发电机、强磁场设备等会严重影响起搏器,务必避免靠近。若病人植入的起搏器具有抗核磁功能,需在医生指导下打开核磁功能后方可进入核磁磁场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需在医生及工程师指导下,关闭起搏器的核磁功能后,起搏器才能正常工作。

2.日常护理细节

穿着与清洁:选择宽松、柔软的纯棉衣物,减少对手术部位的摩擦。脱衣时先脱健侧肢体,穿衣时先穿术侧肢体,避免拉扯伤口。

伤口保护: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洗澡时不要用力搓揉手术区域,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一旦皮肤有破溃、红肿、疼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消瘦、皮肤松弛者及老年人,若出现起搏器移位均需立即就医。用力咳嗽时需轻轻按住伤口处。

外出必备:随身携带起搏器卡,过安检时主动出示;就医时必须告知医生体内有起搏器,避免医疗操作影响设备。

驾车时,应避免安全带直接压迫或撞击起搏器部位,可在该处垫一个小软垫缓冲。

二、自我监测:学会“数脉搏”,警惕异常信号

测量方法:每天早上起床后或静坐休息15分钟后,数脉搏2次并记录数值。

异常处理:若测量脉搏低于起搏器设定值,或出现头晕、乏力等新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三、用药管理:基础病用药不能停

永久性起搏器只解决您心跳慢的问题,如果您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疾病,仍需继续服用相关药物。

四、活动康复:循序渐进

术后早期(约2周内):避免高举手术侧手臂。

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打高尔夫球、网球、提重物(>5公斤)等,可逐步开始散步、打太极等低强度活动,活动量缓慢增加,避免急于求成。

术后1-3个月:继续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跳跃)和重体力劳动。可适当进行日常家务和工作。术后3个月后:可逐渐恢复大部分正常活动,仍需避免术侧肢体大幅度、用力活动,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从高处跳下、反复用力旋转肩关节(如用力挥拍、投掷)等剧烈运动。

术后3-6个月及以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患者可考虑恢复工作。老年患者若无其他严重心脏病,活动量以不引起明显气促、胸闷、胸痛或下肢水肿为原则。

五、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戒烟限酒

加强营养,保证优质蛋白质(鱼、蛋、瘦肉、豆制品)和维生素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限制钠盐摄入(减少咸菜、酱油、加工食品),减少高脂肪饮食(肥肉、油炸食品),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戒烟限酒。

六、随访管理:定期检查,保障设备续航

永久性起搏器随访时间与患者的症状、起搏器的类型相关,一般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进行心电图检查,复查起搏器工作状态,后续每年至少随访1次。当起搏器电池电量接近耗尽时,随访间隔缩短至每月一次,以便及时更换设备。检查时需带上永久性起搏器相关资料及担保卡。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居家护理的核心在于“细心防护、科学康复、定期随访”。遵循以上注意事项,大多数患者能恢复正常生活。若有疑问,请及时联系您的主管医生或起搏器随访门诊,为您的“心”跳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