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血压的治疗与管理中,服药依从性如同基石,支撑着患者的健康大厦。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健康照护的重要参与者,在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肩负重任。通过专业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深刻认识按时服药的意义,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护理视角下血压失控的潜在危机
1.1血管健康的“隐形破坏者”
护理工作中常发现,不规律服药的患者血管弹性明显下降。持续高血压如同“砂纸”,不断磨损血管内膜,致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护士在临床观察中,可通过触诊患者桡动脉搏动,初步判断血管硬化程度。一旦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或心血管,就可能引发脑梗、心梗,危及生命。
1.2心脏功能的“慢性透支”
面对血压失控的患者,护士要关注其心脏功能变化。长期高血压使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心肌代偿性肥厚,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护士在日常护理中,通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夜间是否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评估心脏负荷情况。
1.3肾脏功能的“渐进式损伤”
肾脏对血压变化极为敏感,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尿液检测时,若发现蛋白尿,需警惕肾脏功能受损。随着病情进展,肾脏过滤功能逐渐丧失,患者可能发展为肾衰竭,需依赖透析维持生命。护士要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患者,让其直观认识到血压失控对肾脏的危害。
2.护理干预助力规律服药的显著成效
2.1心脑血管风险的有效降低
临床护理实践表明,通过护士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患者规律服药后,脑卒中风险可降低35%-4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20%-25%。护士通过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趋势,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估,向患者展示规律服药带来的健康改善,增强其治疗信心。
2.2多器官功能的全面守护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不仅关注血压数值,还重视降压药物对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如ARB类药物在降压同时改善肾脏功能,CCB类药物保护视网膜血管。护士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协同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并详细讲解药物对各器官的保护机制,让患者明白按时服药是对全身健康的维护。
2.3生活质量与健康寿命的提升
规律服药的患者,在护士的照护下,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明显减少,日常活动能力增强。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对比服药前后的变化,用数据和患者的切身感受,说明规律服药对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向患者科普长期规律治疗可延长健康寿命,减少因并发症导致的生活失能。
3.护理措施提升服药依从性的实践路径
3.1个性化健康宣教与用药指导
护士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的患者,采用多样化宣教方式。对于老年患者,用图文并茂的手册结合生动比喻讲解高血压知识和服药重要性;对年轻患者,利用短视频、健康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相关知识。详细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时间、剂量及注意事项,如某些降压药需晨起空腹服用,避免与果汁同服等。
3.2建立有效的用药监督机制
在病房护理中,护士严格执行发药核对制度,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对于出院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了解患者在家服药情况。还可指导家属协助监督,制作服药打卡表,记录每日服药情况。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患者用药管理APP,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上传血压数据。
3.3心理支持与社会资源整合
高血压患者因长期服药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服药依从性。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沟通,倾听其内心想法,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对接社区资源,如组织高血压患者小组活动,让患者在交流中获取支持和鼓励,共同提高服药依从性。
结语
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对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从帮助患者认识血压失控的危害,到指导规律服药带来的健康获益,再到实施一系列提升依从性的护理措施,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护理人员的专业与关怀。希望通过持续的护理干预,让更多高血压患者养成规律服药的习惯,携手对抗疾病,拥抱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