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消化系统和免疫力尚未完善,错误的配奶方式,如工具不洁、水温不合适、浓度不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细菌感染等问题,直接影响宝宝健康。
第1步:准备工作,清洁是关键
清洁不到位,是导致宝宝肠胃不适甚至感染的最大风险。首先,彻底清洁双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至少20秒,包括指甲缝和手腕。确保操作台面干净卫生,可以用专用消毒湿巾擦拭。奶瓶、奶嘴、奶瓶盖、奶粉勺,每次使用前都必须彻底清洁消毒!将所有器具完全浸没在沸水中煮至少5分钟,用干净夹子取出晾干或放在干净消毒容器内。或者使用专用儿童奶瓶消毒柜进行消毒更加科学卫生。
注意:不能仅用开水烫!消毒后的器具,手不要碰到奶瓶内壁、奶嘴内侧和勺头。专用消毒锅要定期清洁,按说明书操作。
第2步:取水与水温控制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饮用水,并正确控制水温,保护奶粉营养。建议将已烧开的自来水自然降温至适宜温度,或选用符合婴儿饮用标准的瓶装水。
水量:根据宝宝一顿的奶量,先将适量温水倒入干净、带清晰刻度的奶瓶中,看液面底部凹面最低点刻度,确定用水量。
水温:最关键!水温务必在40℃~50℃左右,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如益生菌、维生素C),过低则不易溶解,还可能刺激宝宝肠胃。检查水温:一是使用食品级温度计直接测量水温,这是最准确的方法;二是手腕试温法,将少量奶液滴在手腕内侧皮肤,感受温度。
安全警示:绝对不要用开水直接冲奶粉!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奶瓶,受热不均容易烫伤宝宝。先倒水,后加粉!这样才能保证浓度准确,避免烫伤。
第3步:按比例量取,精准是关键
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说明,使用罐内专用勺,取“平勺”奶粉。需知奶粉浓度不当会影响宝宝消化吸收和肾脏负担。
查看说明:仔细阅读您购买的奶粉罐上的冲调说明,确认一勺奶粉对应多少毫升水。取粉:使用奶粉罐内自带的专用勺。舀取:舀取满满一勺奶粉。刮平:用罐口内侧的刮片或干净的消毒刀背,将勺上的奶粉刮平。不要压实,也不要留尖。加入奶瓶:将一勺奶粉,小心倒入装有温水的奶瓶中。勺子不要碰到奶瓶口内侧。
关键提示:务必刮平!奶粉用量要精准。不要用其他勺子代替罐内勺!不同品牌、不同段数的勺子大小不同。如果奶粉受潮结块,应谨慎使用或停止食用。
第4步:摇匀奶粉,避免气泡
让奶粉充分溶解,同时尽量减少气泡,防止宝宝胀气。确保奶瓶盖和奶嘴盖都盖紧。用手掌夹住奶瓶中部,水平方向轻轻来回搓滚。或者握住奶瓶,手腕用力小幅度左右摇晃。
温馨提示:不要上下猛烈摇晃奶瓶!避免产生大量气泡,防止宝宝喝了胀气、吐奶。发现少量气泡,静置一分钟再喂奶。检查是否还有未溶解的奶块。
第5步:喂前检查与喂养
喂奶前必须再次检查奶液的温度和浓度。检查流速:倒置奶瓶,奶液应呈连续滴状流出,而不是呈线状喷射。避免流速太快发生呛奶。正确的喂养姿势,可抱起宝宝,头略高于身体,奶瓶倾斜使奶嘴充满奶液,避免吸入空气。让宝宝自己控制吸吮节奏。冲好的奶常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需现配现喂。
第6步:喂后处理
及时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喂完后,立即将奶瓶、奶嘴等拆开,用奶瓶刷和专用洗涤剂彻底清洗干净,为下次消毒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