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艾滋病一直被视为“谈之色变”的疾病。事实上,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艾滋病已经从“绝症”变为一种可以长期管理的慢性病。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式,特别是急性期识别和用药管理,是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一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艾滋病的“急性期”和暴露前后预防用药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艾滋病?它是如何传播的?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感染者更容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的侵袭,最终可能发展为艾滋病。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之间的阴道或肛交)。
2.血液传播:包括共用注射器、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等。
3.母婴传播:HIV阳性母亲在孕期、分娩或哺乳期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
二、艾滋病的“急性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
HIV感染后不久(一般为感染后2–6周),部分人会出现类似“重感冒”的症状,这个阶段被称为急性HIV感染期,也是病毒复制最活跃、传染性最强的阶段。
急性期常见症状包括:
• 发热、乏力
• 咽喉痛、头痛
• 皮疹(多为红色、不痛不痒、对称分布)
• 关节或肌肉疼痛
• 淋巴结肿大
• 部分人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由于这些症状非常类似流感或普通病毒感染,很多人并不会引起重视,容易漏诊。如果你近期有高风险性行为或暴露史,并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并进行HIV检测。
三、暴露前后预防:你知道PrEP和PEP吗?
近年来,HIV预防医学领域的两项重要进展是: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这两种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1.暴露前预防(PrEP)
PrEP指的是在可能接触HIV之前规律服药,以预防感染。适用于HIV阴性、但存在高风险行为的人群,如:
• 与HIV阳性伴侣保持性关系
• 有多个性伴侣或经常不使用安全套者
• 男男性行为者(MSM)
目前推荐使用的药物为恩曲他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商品名如“特鲁瓦达”),每天服用一次。坚持规律服药,其预防HIV的有效率可达99%。
PrEP的注意事项:
• 启动PrEP前必须确认HIV阴性状态
• 每三个月进行一次HIV检测及肝肾功能监测
• 停药前建议咨询医生,若短期停止,也应继续服用7天(肛交)或20天(阴道性行为)后再停药,以确保药效
2.暴露后预防(PEP)
PEP指的是在可能接触HIV后尽快服药,以阻止病毒在体内建立感染。适用于如:
• 性行为安全措施失效(如安全套破裂)
• 共用针具
• 职业暴露(如医护人员针刺伤)
PEP的关键点:
• 越早越好,需在暴露后72小时内开始服药,最好在2小时内
• 全疗程为28天
• 药物组合通常为三联抗病毒药物,如多替拉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
• PEP并非“事后药”,不适合反复使用
四、用药期间漏服怎么办?别慌,这样处理
无论是PrEP还是PEP,都强调“规律服药”。但如果偶尔漏服,也不必惊慌,以下是建议的处理方法:
PrEP漏服:
• 漏服1次,发现时间不超过12小时:立即补服。
• 漏服时间超过12小时:跳过该剂量,下一次按时服用即可,不要加倍服药。
• 连续漏服超过3天:视同中断治疗,建议在重新开始前先进行HIV检测,确认阴性后再重新服用,并坚持7天再恢复高风险行为。
PEP漏服:
• 漏服不超过4小时:立即补服。
• 超过4小时:跳过该次,下一次按时服用。但频繁漏服会显著降低预防效果,可能导致感染。
温馨提示:为避免漏服,建议使用提醒工具,如手机闹钟、App提醒,或与固定时间点绑定(如刷牙后、早餐后)。
五、若要停药,千万别自己决定!
不论是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患者,还是使用PrEP/PEP的高风险人群,擅自停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 PrEP:如需停药,应在最后一次暴露后继续服药7–20天(视性行为类型而定),以确保药效覆盖。
• PEP:如因副作用等问题需中断用药,应先咨询医生,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继续。
•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必须长期坚持,随意停药容易导致病毒反弹、耐药变异,甚至病情进展。
六、最后的提醒:检测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HIV感染的窗口期(从感染到能被检测出抗体或抗原)通常为2–6周。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只要存在高风险行为,就应主动做检测。目前,全国各地的疾控中心、综合医院、性病防治机构均提供免费或匿名检测服务。
爱自己,始于主动检测,科学防艾,从认知开始。
艾滋病不是洪水猛兽,它可以被预防,也可以被控制。我们不应“谈艾色变”,更不该对感染者歧视与排斥。通过科学认识、规范检测、积极预防,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如你或你的朋友有相关疑虑,别犹豫,及时检测、及时咨询,永远不会太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