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脑血管病,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认为这是专属中老年人的 “专利疾病”。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显示,脑血管病正逐渐 “盯上” 年轻人。《中国卒中报告》指出,我国 40 岁以下中青年人群中,约 15% 的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也引发我们深思:年轻人究竟会不会得脑血管病?答案是肯定的。
一、认知误区:脑血管病并非老年人专属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过去,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其发病机制多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关,这些疾病会逐渐损伤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终导致血管堵塞或破裂。但如今,年轻人患脑血管病的病例逐年增加,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二、发病诱因:不良生活方式成主因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年轻人脑血管病高发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熬夜成为年轻人的常态,许多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或是因工作压力不得不加班到深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促使血压升高,增加脑血管破裂的风险。同时,年轻人偏爱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像快餐、烧烤、甜品等,这些食物虽然满足了味蕾,却在无形中对血管造成伤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外,吸烟、过量饮酒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血管收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弹性。
三、潜在威胁:压力与先天因素的影响
压力过大与缺乏运动也是年轻人患上脑血管病的 “帮凶”。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学业、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会促使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波动,影响血管健康。而运动量不足,使得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高血脂等问题,为脑血管病埋下隐患。
还有一些年轻人自身存在先天性血管异常,如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这些疾病在年轻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在某些诱因下,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就可能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引发严重后果。
四、及时识别:警惕发病的典型症状
年轻人患脑血管病的症状与老年人相似,常见的有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视力模糊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因为脑血管病的治疗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五、预防之道:健康生活与定期检查并重
那么,年轻人该如何预防脑血管病呢?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等富含营养且健康的食物,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其次,要学会释放压力,可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精神紧张,同时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此外,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特别是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年轻人,要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脑血管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同样面临患病风险。了解这些知识,重视自身健康,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才能远离脑血管病的威胁,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