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琪  单位:江垭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342

在妇科门诊中,经常有年轻女性因月经不调、痤疮反复、体重增加等问题就诊,最终被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因其症状多样且易反复发作,常给患者带来身心困扰。

一、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并非简单的 “卵巢多囊”,而是一种以雄激素过高、排卵功能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的复杂疾病,其核心问题在于内分泌失调:卵巢或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过多,抑制排卵功能,导致月经稀发或闭经;过高的雄激素还会引发多毛、痤疮、黑棘皮症(颈后、腋下皮肤发黑增厚)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内有多个直径2-9毫米的小卵泡(单侧或双侧≥12个),这就是 “多囊样改变”。

“卵巢多囊样改变” 不等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约20%的健康女性也会出现卵巢多囊样改变,但她们月经规律、雄激素水平正常,无需治疗。

二、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常见症状与危害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表现包括: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延长(超过 35 天)、经量少甚至闭经,或经期淋漓不尽,这是由于排卵障碍导致的。

高雄激素表现:面部、背部反复出现痤疮,唇周、下颌、胸背部多毛(毛发粗黑),部分女性出现脱发、黑棘皮症。

生育问题:因排卵稀发或不排卵,约70%患者存在受孕困难,即使怀孕也易发生流产、早产。

代谢问题:约半数患者超重或肥胖,且多为腹部肥胖(腰围≥80厘米),常伴随胰岛素抵抗,未来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调整:基础治疗

减重: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减轻5%-10%的体重就能显著改善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低 GI)饮食,减少精制糖、高油食物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类)比例。

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每周2-3次力量训练(如哑铃、深蹲),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内分泌。

作息管理: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因为睡眠不足会加重激素紊乱。

2. 药物治疗:对症干预

调节月经周期:对于无生育需求者,可口服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既能调整月经,又能降低雄激素,改善痤疮、多毛;也可使用孕激素(如地屈孕酮),每1-2个月诱导一次月经,保护子宫内膜。

改善胰岛素抵抗: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二甲双胍、GLP-1 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这些药物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减重,间接改善排卵。

促排卵治疗: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后,可使用克罗米芬、来曲唑等促排卵药物。

抗雄激素治疗:对于严重多毛、痤疮患者,可短期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3. 生育与长期管理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药物促排卵无效时,可考虑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怀孕后仍需密切监测血糖、血压,预防妊娠并发症。

无生育需求的患者也需长期管理:每3-6个月评估月经情况,每年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绝经后仍需关注心血管健康和骨密度,因为长期雌激素波动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四、多囊卵巢综合症能彻底治愈吗

很多患者关心: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根治吗?答案是:目前多囊卵巢综合症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与遗传、环境相关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而非 “一次性治愈”,青春期发病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月经会逐渐规律,症状减轻,生育后通过持续的代谢管理,也能降低远期并发症风险。

关键是要认识到: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管理是一场 “持久战”,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调整治疗方案。即使症状缓解,也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避免病情反复。

多囊卵巢综合症虽然复杂,但并非 “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都能正常生活、顺利生育。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