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急腹症中,急性胰腺炎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发作,轻则让人痛苦不堪,重则危及生命,因其剧烈腹痛及潜在的致命风险,被称为“致命腹痛”。了解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识别、及时治疗以及预防疾病发生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并非偶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胆石症是最为常见的病因,约有半数以上的急性胰腺炎由胆石症引起。当胆囊或胆管内的结石移动,堵塞胰管和胆管的共同开口时,胆汁会逆流进入胰腺,激活胰腺内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消化酶。这些被激活的消化酶开始“攻击”胰腺自身组织,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
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或一次性饮用大量酒精,会刺激胰腺过度分泌胰液。同时,酒精还会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胰液在胰腺内积聚,压力升高,最终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引发胰腺炎。此外,高脂血症、胰腺外伤、某些药物副作用,以及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诱发疾病。
二、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最突出的症状是突发的、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程度远超普通腹痛,常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使用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缓解。这种疼痛可能在进食油腻食物或大量饮酒后数小时内突然出现,让患者坐立难安。
除了腹痛,多数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但呕吐后腹痛症状通常不会明显减轻。由于胰腺炎症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且持续不退。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呼吸功能不全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肺部出现渗出和水肿;还有些患者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提示肾脏功能受到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休克等症状,血压急剧下降,皮肤湿冷、苍白,若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三、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手段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初期,患者需严格禁食、胃肠减压,这是为了减少食物和胃酸刺激,降低胰腺分泌,让胰腺得到充分休息。同时,需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为了抑制胰腺分泌,会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尤其是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防止感染扩散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合理使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当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呼吸衰竭时给予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如果存在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破裂等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清除坏死组织、引流脓液等,目的是防止感染扩散,促进病情恢复。但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四、急性胰腺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胰腺炎,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均衡营养。限制酒精摄入,最好做到滴酒不沾,尤其是有胰腺炎病史或胆石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积极治疗胆石症、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也十分重要。对于胆石症患者,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出结石,解除梗阻;高脂血症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谨慎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急性胰腺炎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