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及慢阻肺,不少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长期咳嗽咯痰、呼吸受阻的画面,甚至将其视作“不治之症”。然而,慢阻肺虽为慢性且持续进展的疾病,却远非无法管理的顽疾。中医在慢阻肺治疗领域,不仅历史悠久,更独具匠心。通过精准的辨证施治与全面的身体调理,中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遏制病情恶化,引领患者重获顺畅呼吸。
慢阻肺的中医内调之道
中医视慢阻肺的病理机制为阶段性演变,初期主要表现为肺气虚,逐渐波及脾、肾。此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肺、肾三脏亏虚为本虚,标实多见痰湿、水饮、气滞、瘀血等,随着病程迁延会进一步加重本虚。临床实践中,肺脾气虚与肺肾两虚的证型最为典型。中医治疗的核心策略为“扶正固本”,旨在强化体内正气,增强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并积极预防感冒,从而有效延缓病程进展。
肺脾气虚证:患者常见咳嗽咯痰、轻微喘息,伴随全身疲乏、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进食油腻食物后易腹泻,自汗频繁,感冒频发。治疗原则为健脾益肺,基础方剂选用玉屏风散与六君子汤的合方加减;临床常用中成药有参苓白术丸、玉屏风颗粒、二陈丸等,需依据具体症状灵活调整用药方案。
肺肾两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胸满气短、喘息加剧,活动后症状尤为明显,甚至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同时伴有腰膝酸软、夜尿频繁、自汗恶风、易感风寒。治疗需细致辨证,灵活施方:若肾气明显亏虚且无显著寒热表现,可选用人参胡桃汤或补肺汤合人参蛤蚧散平补肺肾;若肾阴不足、虚火上扰,则采用七味都气丸与生脉饮滋阴纳气,并禁食辛辣燥热之品;若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则选用苏子降气汤,或配合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临床常用中成药包括冬虫夏草胶囊、蛤蚧定喘丸、六味地黄丸、固本咳喘片等,务必严格辨证施治,精准用药。
慢阻肺中医外治之法
1.针灸疗法在中医领域被视为慢阻肺稳定期的关键疗法。它依据中医理论,旨在通过调和气血、温肺化饮来改善病情。治疗中,针灸医师会选择肺俞、定喘、足三里等重要穴位进行针刺,这些穴位直接关联脾肺,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减轻症状。同时,灵活运用膈俞、脾俞、肾俞、膻中、曲池、丰隆、天突等穴位,结合艾灸、推拿或穴位注射等手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达到平衡虚实、全面恢复健康的目的。
2.八段锦,这一传统保健功法,在慢阻肺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遵循“呼吸与动作同步”的原则,通过规范练习,调和阴阳、疏通三焦,有效改善心肺功能,为肺部康复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病情好转。
3.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的精彩展现,尤其适用于慢阻肺等冬季易加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夏季阳气最盛之时,选用炒白芥子、甘遂、北细辛、玄胡索等药材,调制成药膏,贴敷于特定穴位,借助自然阳气,增强机体自我调理能力,有效预防冬季旧病复发,减轻症状。
4.饮食疗法也是慢阻肺治疗中的重要一环。针对患者不同症状,辨证施膳。对于咳嗽痰多者,橘红八珍糕是不错的选择,它融合了山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化湿食材,有助于除痰益气。而对于咳嗽气喘、活动后加重的患者,虫草炖老鸭汤则更为适宜,它能益气补肾、平定虚喘,坚持食用,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
5.情志调理。慢阻肺患者的病程往往漫长而艰辛,这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带来持续挑战,还深深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不少患者难以积极投入治疗,甚至出现消极念头。面对这样的情况,医护团队与家属必须更加细致地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决心。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对待生活中的挑战持积极态度,与人相处时和颜悦色,这些都对慢阻肺的治疗大有裨益。
结语
慢阻肺虽为慢性病,但只要患者正确认识、积极配合中医治疗,并做好日常调理,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中医治疗慢阻肺的优势在于整体调理、个体化治疗,能从根本上改善脏腑功能,降低病情加重几率,让患者重拾健康生活的信心与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