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彩红  单位:重庆爱尔眼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4
563

在数字化时代,儿童过早接触电子设备、课业压力增加等因素,使得视力问题愈发低龄化。3-12岁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黄金期,这一阶段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快速发展,若忽视护眼细节,近视、散光、弱视等问题可能悄然出现。掌握科学的护眼方法,对孩子一生的视觉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视力发育有其独特规律。新生儿视力较弱,仅能感知光线变化;3岁时,正常视力可达0.6左右;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到0.8-1.0 。在这个过程中,眼球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结构不断变化,视觉神经系统也持续完善。若在此期间受到不良因素干扰,如用眼过度、光线不佳等,可能打破发育平衡,导致视力异常。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是威胁儿童视力的“头号杀手”。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的蓝光会损伤视网膜细胞,且儿童近距离用眼时,眼睛睫状肌持续紧张,易引发视疲劳和近视。据统计,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2小时的儿童,近视发生率是少用儿童的3倍。此外,部分家长为安抚孩子,过早让其接触电子设备,导致孩子形成依赖,进一步加剧用眼负担。

读写姿势不规范同样不容忽视。弯腰驼背、趴着写字、书本距离眼睛过近等不良姿势,会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调节状态,破坏眼球正常发育。同时,桌椅高度与孩子身高不匹配,也会迫使孩子采取错误姿势。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却忽略日常学习中的细节,长此以往,视力下降难以避免。

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也是儿童视力问题的重要诱因。自然光照射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降低近视风险。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明显低于室内活动为主的孩子。然而,受学业压力、安全因素等影响,不少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被严重压缩,失去了天然的护眼“屏障”。

家长想要守护孩子的视力,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控制电子产品使用上,应严格限制时长,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看电子屏幕20分钟,抬头眺望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缓解眼疲劳。同时,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高的设备,并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伤害。

培养正确读写姿势是关键。家长要为孩子配备符合身高的桌椅,确保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在33厘米左右,胸部离桌沿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学习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提醒孩子休息片刻,做做眼保健操或向远处眺望。还可以使用坐姿矫正器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必不可少。周末、节假日可带孩子进行徒步、打球等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让眼睛充分接受自然光照射。即使工作日,也应保证孩子放学后有一定时间在户外玩耍,将户外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定期视力检查至关重要。建议3岁起,每半年带孩子到专业眼科机构进行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检查,建立视力发育档案。通过连续监测,及时发现视力变化趋势,若出现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如佩戴合适眼镜、进行视觉训练等。

饮食上,均衡营养有助于视力发育。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菠菜、动物肝脏等,能为眼睛提供营养支持,增强视网膜抗氧化能力;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等,对眼内肌肉、视网膜等组织的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饮食,避免挑食、偏食。

儿童视力发育黄金期稍纵即逝,家长需提高重视,从生活细节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日常生活中,家长自身也要做好榜样,减少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频率,营造健康的家庭用眼氛围。同时,关注孩子日常行为,若发现孩子频繁揉眼、歪头视物、看电视凑近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引起警觉,这可能是视力下降的信号。此外,还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护眼科普绘本、观看趣味护眼动画等方式,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护眼知识,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视力保护中。只有家校社协同,多管齐下,才能让孩子拥有明亮清晰的“视界”,远离视力问题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