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丽辉  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2
406

无痛分娩能有效减轻产痛,但术后护理是保障产妇健康的关键。由于麻醉和分娩影响,产妇身体机能需逐步恢复,若护理不当易引发并发症。本文从产前准备、产中监测、麻醉后护理等多方面,梳理科学护理要点,助产妇顺利度过恢复期。

产前护理准备要点

选择无痛分娩需提前做好产前准备。了解无痛分娩适应证与禁忌证,主动告知医生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及药物过敏史,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实施。产前可参加医院无痛分娩科普讲座,学习麻醉方式、操作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减少分娩时的紧张感。产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确保身体状况符合麻醉要求。准备好产褥期用品,如宽松棉质衣物、专用卫生巾、哺乳内衣等,便于术后护理。此外,提前练习呼吸放松技巧如拉玛泽呼吸法,分娩时配合宫缩调整呼吸,可增强无痛分娩效果,也为术后恢复打下基础。

产中护理监测要点

产妇要实时告知自身感受,如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及时让医生排查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或低血压风险。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若血压骤降超基础值20%或心率异常加快,需立即调整麻醉剂量或采取升压措施。同时会监测宫缩频率与强度,通过胎心监护仪观察胎儿心率变化,若宫缩过频(10分钟内超过5次)或胎心出现晚期减速,需暂停无痛分娩操作并进行对症处理。此外,麻醉医生会评估麻醉效果,检查产妇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避免麻醉平面过高影响呼吸或导致运动障碍,整个产中监测通过多维度数据保障分娩过程平稳。

麻醉后护理要点

产妇回病房后,医护人员会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体温,若血压低于基础值20%或心率<60次/分,需及时采取吸氧、补液等措施,同时观察有无头晕、胸闷等低血压症状。麻醉后需留意下肢感觉恢复情况,通常术后2-4小时麻醉作用逐渐消退,若超过4小时仍感下肢麻木、无力,或出现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告知医生排查神经损伤风险。产妇应去枕平卧6小时,避免抬头或坐起,以防脑脊液外漏引发头痛,6小时后可在护士协助下翻身或半卧位。此外,若术后8小时仍无法自主排尿,多因麻醉影响膀胱神经反射,可通过听流水声、热敷下腹诱导排尿,无效时需导尿以防尿潴留。护理时需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强光刺激,帮助产妇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

疼痛护理观察要点

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的疼痛需重点关注,正常伤口为轻微胀痛,若出现剧烈刺痛、红肿或触痛明显,可能是伤口感染或缝线刺激,需让医护人员检查处理。剖宫产产妇需观察腹部切口疼痛,若疼痛伴随渗血、渗液或体温升高,可能是切口愈合不良,需及时清创或更换敷料。还要区分疼痛性质:酸痛多为产后肌肉疲劳所致,可通过按摩、热敷缓解;锐痛或放射性疼痛可能与神经损伤相关,如麻醉后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需排查神经压迫;若出现头痛且与体位变化相关,如坐起时加重、平卧时减轻,可能是脑脊液漏引起,需卧床休息并补充液体。观察时需记录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为医护人员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产后护理恢复要点

产妇应观察恶露排出情况,正常恶露初期为血性,产后10天左右转为淡红色,2-4周变为白色或淡黄色,若恶露量突然增多、有恶臭或伴随腹痛,可能是宫腔感染或胎盘残留,需及时就医。会阴侧切或剖宫产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会阴伤口每次排尿后用温水冲洗,剖宫产伤口避免沾水,按医嘱定期消毒换药,若出现红肿、渗液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处理。产后24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活动,如翻身、抬腿,2-3天后可下床短时间走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蠕动和恶露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饮食上需均衡营养,产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蔬菜汤,之后逐步增加鱼、蛋、奶等优质蛋白及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既帮助身体恢复,也为哺乳提供充足营养。

以上是无痛分娩后的科学护理。从产前到产后,做好各阶段护理要点,能帮助产妇减少并发症,促进身体恢复。掌握这些护理知识,可助力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开启健康的产后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