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2.3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若合并血脂异常,会加速糖尿病患者(下称糖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恶化,甚至危及生命。但很多人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了解不多、甚至存在误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糖友如何做好血脂管理。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有什么危害
在我国,有4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1型糖尿病患者更是高达67%。糖尿病人群中,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常见的有中风、心梗等,下文用它的英文简称ASCVD)发生和恶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大约70%以上的糖友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只控血糖不调血脂,危险就在身边。
糖友如何知道自己的血脂是否异常
糖友若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可及时发现异常。
(一)血脂标准
糖友的血脂标准,根据其病程长短、是否有ASCVD等,分为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所有糖友都是高危起步。
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俗称:“坏”胆固醇——头号敌人!
目标值(降脂第一目标):高危<2.6mmol/L。如果没有ASCVD但有高血压、肥胖、吸烟等,可为极高危,需<1.8mmol/L。若有ASCVD则为超高危,需<1.4mmol/L。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判断。
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俗称:“好”胆固醇——血管的清洁工!
目标值: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
3.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俗称:“总坏胆固醇”——包含了所有堵塞血管的胆固醇。
目标值:高危<3.4mmol/L,极高危<2.6mmol/L,超高危<2.2mmol/L。
4.载脂蛋白B
俗称:“坏”胆固醇家族的“统一通行证”,所有“坏”胆固醇都带着它!
目标值:高危<0.90g/L,极高危<0.80g/L,超高危<0.70g/L。
5.甘油三酯
俗称:血液里的“油脂”,过高易诱发胰腺炎。
目标值:<1.7mmol/L。
(二)血脂监测
1.初次确诊立即检测。
2.每年至少检查1次血脂。
3.血脂正常但有≥1个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吸烟)或合并ASCVD,每3-6个月1次。
4.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在用药4-6周时复查。如血脂指标达标,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如用药4-6周后,血脂仍未达标,要调整用药,也在治疗4-6周时复查。
糖友如何做好血脂管理
需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并长期坚持。
(一)生活方式干预——降脂基石,无论是否用药都要坚持!
1.健康教育
糖友们要主动学习血脂知识,了解各项指标的意义和控制目标。将所学用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健康均衡膳食
限制摄入:总脂肪(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如肥肉)、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
控制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
增加摄入:蔬菜、水果(适量,低糖的)等膳食纤维食物,富含ω-3脂肪酸鱼类(如深海鱼)。
3.适度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需减重者还应继续增加每周运动强度和时间。
4.维持理想体重
肥胖会导致血脂异常,将体重指数(BMI)长期保持在18.5-23.9kg/m2,维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科学减重。
5.戒烟限酒
戒烟(包括电子烟)。不建议饮酒,有饮酒习惯者限制饮酒,最好不喝。
6.管理压力、保证睡眠
长期压力和睡眠不足可导致血脂异常。管理好压力,学会放松(如冥想、深呼吸)。规律作息,每天有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助力器”,助力血脂达标。
1.降胆固醇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可较好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常见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单独使用可额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15-20%。也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常见药物:依折麦布。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可显著降低糖友的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常见药物:依洛尤单抗。
2.降甘油三酯治疗
治疗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疾病;仍不能控制甘油三酯水平<2.3mmol/L时,推荐加用大剂量二十碳五烯酸乙酯。
结语
对糖友而言,血脂和血糖一样重要。血脂异常是“无声的杀手”,忽视血脂等于给心血管埋下“定时炸弹”。调酯需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并长期坚持。将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比单纯控制血糖更能有效延长寿命。从今天开始,请把血脂检测列入您的健康管理清单!让糖友们也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