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中风”“脑梗”,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会感到害怕,其实只要了解它的治疗方法和应对措施,我们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接下来,就带大家详细了解脑梗死相关知识。
脑梗死的发生,就像是大脑里的 “交通堵塞”。我们的大脑需要依靠血管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当脑血管被血栓堵住,或者血管破裂,血液无法正常流通,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因为缺血缺氧 “罢工”,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脑组织就会坏死,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严重问题,比如手脚无力、言语不清、甚至昏迷。更具体来说,血栓的形成往往和血管壁的病变有关,比如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得胆固醇等物质沉积,逐渐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就容易形成血栓。而血管破裂则多由血管壁本身脆弱所致,例如脑动脉瘤破裂。
一旦怀疑发生脑梗死,争分夺秒的急救至关重要,这也是治疗的黄金时期。在发病后的4.5-6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是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就像派出 “清障车”,把堵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掉,让血液重新流通。 除了静脉溶栓,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机械取栓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就像用 “小夹子” 或 “吸管”,直接把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来。机械取栓通常适用于大血管堵塞的情况,相比溶栓,它能更直接地解决问题,但同样对时间要求苛刻,而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团队。有位 48 岁的李先生突发脑梗死,经检查是大脑中动脉堵塞,医生采用机械取栓技术,成功取出了血栓,挽救了李先生的生命。在急性期,医生还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预防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比如通过使用甘露醇等药物,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保护大脑功能。
度过急性期后,脑梗死患者就进入了漫长的恢复期。这时候康复治疗是重点。康复训练就像给 “罢工” 的身体重新 “上发条”,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康复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早期患者无法自主活动时,家属或康复师会帮助患者活动关节,防止肌肉萎缩;随着恢复,患者要主动进行抬胳膊、抬腿、站立、行走等训练。以站立训练为例,初期需要在康复师的辅助下,借助站立架保持身体平衡,逐渐过渡到独立站立。语言康复训练则针对说话不清、失语的患者,通过发音练习、朗读、对话等方式,逐步恢复语言功能。有些患者从最初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经过每天坚持练习,几个月后能正常与人交流。
此外,中医的针灸、推拿也能辅助康复,刺激身体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例如通过针刺百会、风池等穴位,改善患者的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
除了治疗,预防脑梗死同样关键。首先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是脑梗死的 “帮凶”。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高血脂患者要调整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的饮食和用药建议。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酒精会影响血压;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影响血压和血管健康。另外,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对血管有益的食物,如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能够降低胆固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
脑梗死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治疗方法,掌握应对措施,就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治疗机会,减少疾病带来的伤害。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积极面对,配合治疗和康复,为恢复健康生活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