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攀升,已然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常见肝脏疾病之一。据相关研究数据,肥胖人群中约60%~90%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这清晰地表明肥胖与脂肪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减轻体重、调整生活方式是改善病情的核心举措。而中医在减肥领域,凭借其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脂肪肝人群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
中医视角下的肥胖与脂肪肝
中医典籍中虽无“脂肪肝”这一确切称谓,但依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属于“肝癖”“积聚”等范畴。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主要与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劳逸失衡以及先天体质等因素相关。这些不良因素会致使人体脏腑功能紊乱,尤其是脾胃。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承担着运化水谷和水湿的重任。一旦脾胃功能受损,变得虚弱,水谷便无法正常转化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气血精微,反而在体内聚积生湿,湿邪进一步凝聚成痰。痰湿在体内大量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肥胖。当痰湿长期阻滞于肝脏,势必会影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进而引发脂肪肝。
中医减肥的实用妙招
饮食调控。饮食在中医减肥策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脂肪肝人群,饮食应以清淡、均衡为准则。要严格把控总热量的摄入,坚决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取,像油炸食品、各类甜品、腌制食物等都应尽量避免。日常生活中,可多选择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降脂功效的食材,例如薏米、芡实、茯苓、荷叶、冬瓜、山楂等。合理搭配饮食结构至关重要,每餐应确保摄入适量的蔬菜、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及粗粮,减少精细米面的过度食用。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够有效促进气血在体内的循环流动,强化脾胃功能,加速脂肪的燃烧消耗。中医推崇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舒缓柔和,在运动过程中强调呼吸的调节,使呼吸深长且均匀,这样有助于疏通人体经络,调和气血。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都能切实有效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帮助减轻体重。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减肥的一大特色疗法。通过精准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经络中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常见且效果显著的减肥治疗有经络推拿、穴位埋线、针灸、拔罐艾灸便是其中极具特色的几种,经络推拿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它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如常见的颈肩腰腿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对关节炎、关节扭伤等有辅助治疗作用,还能调节脏腑功能。穴位埋线常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顽固性疾病,如肥胖症、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拔罐艾灸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此外,拔罐艾灸还能起到放松肌肉、缓解疲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中药调理。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会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体征,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来辅助减肥。常见的证型主要有痰湿内盛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等。对于痰湿内盛型的患者,通常采用化痰祛湿的方剂进行治疗,如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苍术、厚朴燥湿运脾,甘草调和诸药;脾胃虚弱型的患者,多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通过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等药物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脾胃运化;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则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剂,如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以柴胡、白芍、枳壳等药物疏肝理气,当归、川芎、桃仁等药物活血化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剂,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脂肪肝人群借助中医减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减轻体重的目标,还能改善脂肪肝状况,更能从整体上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提高生活质量。但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始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在实施中医减肥方案的过程中,若能定期进行体检,密切监测体重、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将更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身体健康的维护。
(乐山市中医医院 肝病科)
陈雁翎




